武汉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武汉大学

[切换城市]
武汉站> 武汉教育> 武汉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

湖北中医药大学

英文名: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简称:“湖中医”,“湖北中医学院” 所在地:武汉 院校代码:10507 类型:理科类/文科类/医药类/考研院校

省属高校
  • 湖北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湖北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止至2013年,校本部有教职工1200人,专任教师800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为5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5%。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310人,其中教授103人。有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含临床兼职教师)430人。其中,伤寒论教学团队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共有34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20位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6人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9人次获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还特聘5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我校学术委员会校外委员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聘请6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 张丽君
  • 张丽君,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湖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丽君同志自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中医妇科及中西医结合妇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热爱祖国医学,尤其擅长于妇科临床工作,对不育症、习惯性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症等有独到的心得体会。20余年来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撰写专业著作7部,主持或参与省级、院级科研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68889002
  • 刘虹
  • 刘虹:护理学院副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中医护理学本科毕业、硕士生导师,担任十三届中华护理协会湖北分会理事,湖北食疗协会理事,获全国高校先进心理工作者称号。 承担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教育学等课程教学。从事护理临床、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尤其擅长临床和护理教育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专业著作10部,主持或参与省级、院级科研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027-68889026
  • 邢彩珍
  • 邢彩珍,女,1962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副教授,基护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分会委员。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年,担任病区护士长,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较高的护理管理水平。2002年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从事护理教学工作。承担《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学》《护理基础技术操作》三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获得领导和学生的好评。自2005年担任教研室主任以来,同时兼任《护理学基础》和《护理管理学》的学科带头人,能带领学科组内其他教师就两门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考评体系等进行系统而规范的重整,取得较好效果。在完成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担任《中医护理与临床》主编,担任《护理学导论》、《孕妇调养及护理》、《临床护理技术》编委,发表论文《护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参与省教育厅“中西医结合护理技能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并荣获三等奖;主持校级科研课题一项。近三年每年承担580学时以上的教学工作,连续多年年终考核为优秀。
  • 舒静
  • 舒静,女,1969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副教授,中医基础护理教研室老师,中华护理学会湖北分会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基础技术操作》等课程教学,从事护理临床、护理教学多年。擅长临床护理、教育、康复保健等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6部,参与省级、院级科研项目2项。
  • 王再超
  • 王再超: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护师,第一专业护理教研室专职教师,湖北省护理学会精神心理专业第6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91年湖北中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附属医院工作,在护理临床、管理、教学、科研等岗位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年7月调入护理学院致力于护理教育,主讲课程:《精神科护理学》;参讲课程:《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老年护理学》等课程。20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撰写专业著作2部,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数项。研究方向:老年病护理、护理信息标准化。
  • 田金洲
  • 田金洲,男,1956年12月20日出生,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  最高学历:师从中国工程院董建华院士和王永炎院士,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医学博士学位;师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David Mann教授,获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临床神经科学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Gordon Wilcock教授,完成Bristol University神经心理学博士后研究。于2005年3月回国工作。  现任职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湖北省“楚天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奖励委员会评审专家,科技部97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审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医学委员,国际老年性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ADI-CHINA)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和认知障碍学组委员,北京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  国务院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政府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中华中医学会和中国青年联合会授予“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金奖。  学科领域: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基础理论。  研究方向:神经变性病的防治研究/中医证候模型及其靶位研究。  专业特长:从事医疗工作32年,擅长运用辨证论治中药和靶向治疗西药,治疗轻度认知损害,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正常脑压脑积水,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老年性舞蹈症,老年人中风,无症状腔隙性梗塞,脑供血不足,以及头痛、头晕、目眩、脑鸣耳鸣、头痛、目胀、健忘、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症。  学术成就:近10年来主持研究项目27项,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曾获多项部市级科技进步奖和Alzheimer’s Association颁发的Award和Fellowship奖,其中健脑宁颗粒已批准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国家级新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28届国际卒中大会新闻;治疗轻度认知损害的金思维提取物被国际老年痴呆大会推荐为“给老年痴呆带来希望”的五种创新疗法之一,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70多个西方网站报道;研制的《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已获国家药品审定中心认可成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标准;研制的《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已成为我国痴呆领域广泛认同的临床研究指南;发明了血瘀证表征动物模型和脑缺血诱导血瘀证表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成为证候模型研究50年的重大突破。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和《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Neuropathology and Applied Neurobiology》、《Neurobiology of Aging》、《Neuroscience Letters》、《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Stroke》《Circulation》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9篇,SCI/ISTP收录40篇,主编《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高校《中医老年病学》教材,副主编《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等学术专著。兼任英国《Age and Ageing》国际编委、美国《Brain Research》、《Molecular Neurobiology》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eity of Geriatrics》审稿专家。
  • 张六通
  • 张六通,男,教授,1939年2月生,江苏武进人;1964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六年制中医专业,留校任教,兼临床、科研工作。先后任教研室教师、副主任、主任,主讲本科班、西学中班、青年教师培训班、师资班等《中基》、《内经》课,78—84级研究生班《内经选读》课,编写《中基》、《内经选读》讲义。1978年晋升讲师,1983年晋升副教授,1987年晋升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四批内经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1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23名。曾任武汉大学兼职教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博士生导师。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中医脏象学》等著作5部、副主编2部、参编4部;先后主持研究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7项,已完成15项经鉴定达国内先进或以上水平,其中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 项、二等奖 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研究三等奖1项 。在学术界先后兼任湖北省首届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中医药高教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三十余职。先后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韩国、德国等十余国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多次参与主持国际性中医药学术大会。八五期间,作为学科带头人负责筹建省重点学科—内经学科,经评估达国内先进水平。1979年被授予湖北省“模范教师”称号,1986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教战线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  1、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及实验研究  从1992年始,开创国内对中医六淫外邪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成功设计、复制了外湿、外燥动物模型,提出了外湿、外燥的科学内涵,完成研究外湿、外燥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外湿研究论文13篇、外燥研究论文10篇,取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研究奖三等奖1项。为科学认识中医六淫病因提供了实验证据,为进一步开展六淫研究奠定了基础。  2、中医关于衰老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衰老与延缓衰老是个永恒的课题,中医学对此有着极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认识。自1989年始,已指导5名硕士生、10名博士生对该研究方向,从虚、实、虚实挟杂三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特别是完成了肾、脾、肝、心、肺五脏与衰老相关性的研究,初步明确了痰、淤与衰老的相关性,提出人体内在的衰老是随增龄而发生的以肾脾为主的五脏衰虚、导致痰淤阻滞络脉、机体内外失荣、功能逐渐衰退的渐进程,从而概括出了具有中医理论特色的“脏虚络痹说”衰老理论。完成省级科研课题4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对进一步开展中医关于衰老与延缓衰老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3、中医“脑脏相关”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人体生命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功能活动,五脏概括和代表人体五个功能系统所形成的“五脏一体”、“天人一体”整体理论,贯穿在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过程中,指导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该研究方向除了研究以五脏为本的脑衰老、脑病的理论外,有1名硕士生、4名博士生开展了对AD、VD的课题研究,完成省级科研课题4项,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对深入研究脑病具有指导意义。  在研课题:  1、外湿对机体水液的影响。教育部课题 经费6万元  2、外燥伤肺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经费27万元
  • 邱幸凡
  • 邱幸凡,男,出生于1943年1月,研究生学历,获医学硕士学位。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全国第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  主要研究方向:络脉理论及临床应用;《内经》理论及临床应用;衰老与延缓衰老研究。  学术成就 :  1、理论研究:生理上提出了“脏本络用”的体用观。五脏是人体五大功能系统的中心,五脏贮藏精气,络脉渗灌气血,在维持生命活动上二者体用分明,缺一不可。病理上提出了“脏虚络痹”的病机观。脏病多虚,络病多实,五脏之虚有气血阴阳之别,还有体用性之分;络病之实多为外邪、瘀、痰、毒的阻滞。治疗上提出了“补脏通络”的治疗观。脏虚之补宜益其气血阴阳,还应调其体、用、性,以增强疗效;络痹则重在瘀、滞(气)、痰、毒等邪的搜剔。  2.论文著作: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作有:《内经》络脉理论初探、略论“痰瘀同病”及其临床意义、从“正虚络痹”治疗中风偏瘫的体会、“久病入络”理论探讨、中医“藏象”本质特征探讨、《内经》全息论思想及临床应用、祛瘀生新法对大鼠治疗性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醒脑益智冲剂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研究、经络之气脉血脉理论探讨、“脏虚络痹”理论探讨。  主编参编出版著作27部,代表性著作有:《络脉理论与临床》、《瘀血辨治精粹》、《新编黄帝内经纲目》、《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中医防治学总论》、《传统老年医学》、《现代中医内科学》、《中医老年病学》《内经讲义》、《内经选读》。  科研及获奖:  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教育部1项,国家中管局1项,省级9项,已完成9项,6项被鉴定为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参与课题获奖3项,其中:“外湿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理论研究三等奖,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卫生厅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醒脑益智方治疗老年痴呆的实验研究”,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方富硒魔芋精粉对过食肥甘厚味大鼠衰老模型作用的研究”,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其它获奖:  1989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被授予“湖北省知名中医”; 1993 年、2004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 成肇智
  • 成肇智,男,出生于1943年11月,大学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中医病机理论和证候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二是中医症状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学术成就:成教授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8项,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15部,其中主编5部,获奖4部;发表独撰及作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76篇,其中在日本、美国的外文期刊上3篇,获奖7篇。作为国家派出的高级访问学者,1991年他曾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研修汉方医学。近几年来,他先后应邀到韩国、加拿大、香港等地大学讲学。由于他在中日学术交流的贡献,1993年入选首届日本留学归国者科技成果展览会,是30名入选者中唯一的传统医学学者,其事迹在日本各大城市巡回展出。  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研究,中医内科学的临床,以及中医药对外交流等工作,尤其在《黄帝内经》的研究、中医病机理论及证候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语翻译等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其学术观点在国内外中医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其代表性学术专著《中医病机论》首次提出病机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审机定治是中医的主体诊疗模式以及中药病机制剂的运用等,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自1986年结业于卫生部举办的中医涉外人员英语培训班以来,多次用英语给我院留学生及国外大学学生讲授中医药课程8门(包括四大经典),其学生遍及亚、美、欧三大洲。其主编的21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2005年获卫生部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主编的全国首部中医药学的专业英语教材《中医药英语》,2000年由人卫社出版,已在十多所医药院校使用,并因此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首次在中医药院校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中开设“中医药英语”和“中医症状的鉴别诊疗”两门学科交叉的新课程,受到学生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  主要获奖项目:  1. 湿邪致病机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97年获湖北省卫生厅科学进步一等奖,98年获省政府二等奖;  2.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获1999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著作类)二等奖,中国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图书暨科技进步一等奖;  3. 关于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专业英语课的建议,2000年获湖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 中医基础理论(英文版),96年获全国中医药翻译图书优秀奖;  5. 中医病机论——从基础到临床,2001年获全国中医药优秀著作三等奖;  6. 中医诊断学,2005年获全国高等院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  7. 日本汉方医学的现状、特点和优势,96年获湖北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8. 走出“证”概念的误区,2002年获湖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9. 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专业英语课势在必行,2002年获湖北省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三等奖。
  • 王绪前
  • 王绪前 男 教授 1950.1.22(农历)出生,湖北潜江人。1968年3月参加人民解放军(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五大队,即铁道兵13师63团)。1973年3月退伍。1973年9月进入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76年12月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于中药教研室,一直从事《中药学》(现多称临床中药学)教学,至今已愈30年。  从1978年底由学院安排即跟随我院著名老中医熊魁梧教授学习,从事临床工作,前后达15年之久,并深得熊老师的传授。其间熊老师指导我在临床上主要进行中医内科、妇科病的辨证治疗,也从熊老师处学习到不少用药诀窍,治病用药的好方子。1986年9月到上海中医学院助教班学习1年研究生课程。  从毕业留校后就一直担任中药学教学,对于中药功效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在临床中药学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体会。在边教学边实践的过程中,曾2次(1977年、1984年)在中医附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  在2006年全院首次海选、海评中被全院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一、学术思想  对于中药学的研究有一定深度,尤其是关于中药学的功效应用方面有一定造诣,并结合临床对于一些药物的作用有所阐发,有更深的认识,有独到的见解。并针对中药药性理论中的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剂量、用药法度等均进行了探求,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对于《本草纲目》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其中有关中药功效的阐发,有关对于药物作用的重新认识,均有部分研究。对《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诸如药物的特点,应用,涉及特殊作用进行了广罗。并组织编写了《本草纲目验方解》一书。  湖北中医学院是从1984年开设《中医食疗学》的,自此又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直至今日。《中医食疗学》的课程教学收集资料全面,内容丰富,涉及历史、人文、典故、谚语、俚语、俗语,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并结合临床讲授一些行之有效的经方、验方、单方,使学生学得懂,听得进、用得上,是中医学院开设选修课以来,学生报名最多的,选修的学生爆满,每半年报名学习的学生数均超过1000人以上,开设多个班还不能满足强烈要求学习的同学们。  担任了《中药学研究进展》课程的教学。本门课程主要对象为在校研究生,要求知识面、广度、深度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又涉猎群书,尽量使学员们满意,既学到知识,又不至于厌学。  二、医教经验  (一)医疗经验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临床治疗效果好,在临床上治愈了大量病人,深受病友欢迎、尊敬,有些甚至被认为是无能为力的疾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为了中医的事业,为了中医的前途及未来,在业务上从不保守,凡是自己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均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如在实践中总结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秘方,治疗颈椎病的验方,治疗皮肤瘙痒的实用方,治疗脱发的效方,治疗面部黑斑、青春痘、痤疮、扁平疣的通用方均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并且这些方子又不需辨证,容易接受,便于应用。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师不保守是很受同学们欢迎的。这种师德、师风同学们非常满意。  学院专家门诊部于1988年成立以后,即在专家门诊部工作,先从事药房工作,后从事临床,主要诊治内科病,同时又从事中医推拿。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结合熊老师的经验,逐渐总结了治病的一些经验,并将其进行了整理。  1.治疗腰椎病的经验  由于长期从事推拿工作,在临床上遇到大量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首治疗腰椎间盘的方子,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从实践中总结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本治疗要点是补肾、活血、通便。所自立的治疗腰突证的方子也由此立法。选用杜仲、续断、牛膝、当归、川芎、鸡血藤、五加皮、威灵仙、延胡索、徐长卿、伸筋草、肉苁蓉等组成,此方的特点是不需要辨证,即可以用于临床。  2.治疗颈椎病的经验  颈椎病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极高的病种之一,在实践中摸索整理的治疗颈椎病的验方效果良好。我认为治疗颈椎病的根本立法原则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所自立一方也由此立法。选用黄芪、桂枝、桑枝、赤芍、羌活、姜黄、当归、川芎、延胡索、鸡血藤、伸筋草等组成。此方一般也不需要辨证。  3.治疗瘙痒的经验  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的治疗瘙痒的方子,是采用煎水外洗的方法,局部用药效果明显,可以很快达到止痒的作用。方子由苦参、花椒、百部、地肤子、蛇床子、冰片、樟脑、芒硝组成,将其煎水后,直接浸泡、或热敷。具有止痒迅速,愈后不复发的特点。  4.治疗扁平疣的经验  青少年时期,在面部会表现出黑斑、扁平疣、痤疮、雀斑、青春豆等,这些均会影响面部的美观,给病人心里上造成障碍。通过实践总结的治疗面部痤疮的方子,效果良好。病人感觉也不需辨证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处方由防风、金银花、桑叶、连翘、丹皮、板蓝根、荆芥、赤芍、香附、菊花、木贼、薏苡仁组成。由于不需要辨证,只需对号入座即可,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5.治疗体虚的药酒方  一些体虚之人,希望通过饮药酒来达到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通过多年的总结,创立的药酒方,经常饮用,有良好的强壮作用,即使长期少量饮用,也不会导致身体不适。可选用三七、红参、当归、枸杞、海马、五加皮等一起浸酒后饮用,具有很好的强壮作用。  6.治疗脱发的经验  脱发、头发稀少、早白、头皮屑多,均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不愉快,也影响交友,我总结的治疗脱发、早白、头皮屑过多的方子,效果也很好。一般选用三七、天麻、骨碎补、制首乌、侧柏叶、当归、红参一起浸酒后,以酒外搽,有良好的效果。  7.推拿手法的创新  推拿手法有多种,每个人均有自己的独特手法,而在实践中我总结的治疗头痛的抹法,效果极佳。方法是采用快频率,以十指在头部进行操作,尤其是使用大拇指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对于诸如颈椎病、神经衰弱、脱发、头皮屑过多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经验  1、结合临床讲课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中药学的教学必须结合临床进行讲授,才能对学生有帮助,也才能为学生将来在临床中灵活应用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若纸上谈兵,空洞无物,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种教学只能应付考试,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在讲授药物适当结合个人的体会、经验,用药特点,会给学生以启迪,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专业讲课  由于中药学所涉及的专业包括中医、推拿、针灸、护理、营销、管理等十几个不同专业,因此在讲授中药时不能千遍一律,要结合各个专业进行讲授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便于学生将来实用,如中医专业应将重心放在临床方面,而护理专业的授课应强调使用注意。  3、结合学员对象讲课  如七年制学生一般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反应快,教学中可以适当将思路放开一点,而一般本科生则不宜放得太开,专科生就更不能放开讲授,成教生则要求领会讲义精神。  三、主要成果  从1980年开始,陆续在各种专业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多本,尤其是专著《中医食疗学》一书,是我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才成书的,书中的资料乃广罗博采,涉及人文方面的知识众多,在授课中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一)论文  1.试论《伤寒杂病论》的治则 吉林中医药 1981;(2):5.  2.对中药归经学说的几点看法 黑龙江中医药 1982;(3):37.  3.论方剂双向配伍调治 江西中医药 1983;(4):20.  4.熊魁梧老中医治肝病经验琐谈 四川中医 1983;(6):15.  5.《伤寒论》补法研讨 中医药学报 1983;(3):5.  6.1980-1981两年中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导 浙江中医杂志1983;(12):557.  7.熊魁梧老师运用半夏泻心汤的经验云南中医杂志 1983;(4):36.  8.熊魁梧老师治疗头痛的经验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3;(1):  9.地中海贫血验案 湖北中医杂志 1983;(2):8.  10.临床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4;(6):278.  11.竹叶淡竹叶应是两味药 福建中医药 1984:(3):54.  12.试论李时珍的科学实践精神 新中医 1984:(5):552.  13.同一中药功效差异浅谈 中原医刊 1984;(2):35.  14.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4;(6):278.  15.熊魁梧经验用药拾零 浙江中医杂志 1985;(5):197.  16.熊魁梧用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加减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  湖北中医杂志 1985;(3):  17.中药临证药名辨析 中级医刊 1985;(1):47.  18.试论中药配伍与提高疗效的关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5;(2):11.  19.中成药的过敏反应和毒副反应 广西中医药 1985;(2):50.  20.谈谈煅石膏的性味 陕西中医函授 1985;(5):35.  21.熊魁梧教授治泻泄十法 河北中医 1985;(4):38.  22.试析肾实证 新中医 1985;(5):50.  23.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5;(1):322.  24.枳实 枳壳使用源流探析 江西中医药 1985;(1):47.  25.本草分类史探析 中医药研究杂志 1986;(6):18.  26.对改革中医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设想 中医教育 1986;(6):9.  27.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6;(1):556.  28.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6;(2):592.  29.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6;(4):701.  30.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6;(5):743.  31.谈谈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诸因素 四川中医 1986;(3):48.  32.行气药的配伍运用举隅 黑龙江中医药 1986;(3):18.  33.头痛的辨证分经择药谱 江苏中医杂志 1986;(8):40.  34.谈十八反的历史与沿革 中医药学报 1987;(6):50.  35.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8;(5):26.  36.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8;(4):26.  37.记忆中药功效方法浅说 陕西中药函授 1988;(1):48.  38.医案两则话赤石脂 四川中医 1988;(7):10.  39.十八反药物知多少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8;(2):41.  40.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8;(1):14.  41.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8;(3):12.  42.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8;(6):27.  43.谈谈中药用量的一般原则 中国农村医学 1988;(8):57.  44.谈中药性味与功效的关系 陕西中医函授 1989;(6):13.  45.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9;(2):19.  46.《小儿药证直诀》制方用药研讨 山东中医杂志 1989;(1):6.  47.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9;(5):16.  48.谈谈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9;(8):359.  49.《本草纲目》新增药物意义探析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2):35.  50.《本草纲目》成功因素析要 中医教育 1991;(1):35.  51.病症用药甄别 陕西中医函授 1991;(2):40.  52.食滞耳鸣用药甄别 时珍国药研究 1992;(4):189.  53.阳痿用药甄别 陕西中医函授 1992;(6):5.  54.谈蛇伤用药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3;(3):58.  55.《伤寒论》运用毒药浅析 国医坛论 1995;(1):6.  56.人参恶莱菔子质疑 中医杂志 1995;(7):438.  57.二妙散使用沿革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9;(1):25.  58.《本草纲目》主治析 时珍国医国药 2000;(5):429.  59.活血化瘀话用药 陕西中医函授 2000;(2):35.  60.温胆汤治脏躁 湖北中医杂志 2000;(4):40  61.《本草纲目》主治析 时珍国医国药 2000;(5):429  62.熊魁梧论医谈方说药 湖北中医杂志 2000;(8):3.  63.对玄参等5味中药性能的看法 中医杂志 2001;(5):315.  6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证的治疗 湖北中医杂志 2001;(6):43.  65.穿山甲治骨髓炎 中医杂志 2002;(2):95.  66.浅谈脾虚泻泄的辨证论治 湖北中医杂志 2002;(8):42.  67.试论中药配伍之“单行” 湖北中医杂志 2003;(3):30.  68.六生液治膝关节骨质增生 中医外治杂志 2003;(4):10.  69.中药之“疏肝与舒肝” 现代中医药 2003;(4):57.  70.补肾通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 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10):925.  71.中药功效术语亟待规范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3):11  72.推拿手法要领述要 光明中医 2004;(4):11  73.祛湿法辨异及其临床应用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4):105  74.对《中药学》七版教材的看法 光明中医 2006;(5):32  (二)著作  1.医论医案荟萃  作者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11月.  2.中医食疗学  编委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6月.  3.中医病证用药甄别  专著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  4.四季滋补与药膳   编委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6年3月.  5.乙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编委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年6月.  6.家庭养生保健全书  编委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4月.  7.老年养生全书    编委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1月.  8.《本草纲目》精译  副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年2月.  9.中国古方新用    副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  10.方剂学       作者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5月.  11.王清任研究集成   作者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2年7月.  12.百病不求人     编委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1月.  13.百岁寿星长寿经   编委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年2月.  14.李时珍研究集成   作者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年8月.  15.糖尿病药膳食疗   主编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3月.  16.饮食禁忌      主编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  17.中医食疗学     专著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3月.  18.本草纲目验方录   主编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5月.  (三)科研  完成了中药功效术语的规范化研究,已结题。
  • 陈振发
  • 陈振发,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43年7月出生,籍贯武汉。  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1982年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1982年至今在湖北中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临床病理检验工作。1990~2003年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1996年元月晋升为教授,曾任湖北中医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带头人,中西医结合学位委员会委员,高教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现任湖北省病理学会常委、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微循环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病理学会常委、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微循环学杂志》编委。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评卷教师,湖北省教委优秀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奖,湖北中医学院学科建设贡献奖、精品课程负责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以及多次优秀教师等。  任教研室主任期间,坚持课程建设,先后被评为 “湖北省优质课程”(第二届、第三届),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实验室”,湖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多次获湖北中医学院“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奖”、“示范教研室”、“文明科室”和“科研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坚持课堂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被学生评为 “最喜爱的教师”。担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获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及其配套《病理学习题集》(中医药类)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中医药类)副主编,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病理学》副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教材《西医临床学基础》编委。不断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其中“中医专业七年制病理教学初探”获湖北省高教学会优秀论文成果奖,“加强实验技能训练和电化教学”获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完成《病理学典型病变图片橱窗》编制,并分别载于校精品课程网和上传“全国中医药院校病理网”,深受网上师生的好评。以“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病理学基础”为科研方向,参加科研8项,其中“中药复方舒心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等3项获省、厅科技成果奖,1项省厅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撰写论文40余篇,其中“肺叶支气管内灌注致癌质碘油诱发大鼠肺癌的组织发生学研究”等6篇获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医学教学指南》(编委)获院教育科学优秀专著一等奖;论文“教学简笔画的应用”获院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 梅家俊
  • 梅家俊 男,1931.10  学习简历: 1946-1952湖北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 1952-1953中山大学医学院病理  学高师班结业 1956-1957武汉医学院协和医院内科进修。  工作筒历:  1949.03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社  1953-1960湖北公医专科学校(武昌医学专科学校) 教师 教研室主任  1961-1977宜昌医学专科学校教师 教研室主任  1978-1991湖北中医学院讲师 副教授 教授 室主任 基础部副主任 1991-2001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1- 教授  1994.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6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奖。  社会学术兼职  1981-1995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第1、2、3届),1981-1995 湖北省病理学会常委(第1、2、3届),1982-1990 中国法医学会武汉分会病  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5-2002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副会长(第1、2届)  1994-200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5- 《微循环学杂志》编委  承担课题获奖情况  主攻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参加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10 余项。发表论文有"外湿大鼠关节、肺、肠和肝的病理学研究""川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的研究"等40余篇。  “参麝活络丸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获198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医外湿致病机理的研究”获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及1997年湖北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外湿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获199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方富硒魔芋精粉对过食肥甘厚味大鼠衰老模型作用的研究”获200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醒脑益智方对SAM-P/10老化痴呆鼠的实验研究”获2002年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2年“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实验研究”的论文参加西班牙“第三届巴塞罗那国际东西方医学优秀成果交流研讨会”。  1999-2000年奉调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制订的首部《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编写及2002年的修订本。2000-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试中心聘为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参与了中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命题审题,并同时参与了《全国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指导》的编写。  编著有《病理学及疾病概要》、规划教材《病理学》、教与学参考丛书《病理学》、研究生教材《超微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基础/临床病理学进展》等。
  • 刘昌慧
  • 刘昌慧,中共党员,讲师,2000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000年7月到湖北中医学院社科部任教至今,现为法学教研室专职骨干教师。该同志热爱集体,热爱学校,参加工作以来,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仅工作努力,认真完成教学工作,还积极参与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她为人诚恳,待人热情,作风朴实,受到系部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自工作以来每年都被评为社科部优秀教师, 2005年被评为院十佳学生政治辅导员,2006年被评为院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该同志还于2001年取得了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资格,多次辅导我院学生参加省里各种普通话大赛,在她的精心辅导下,2007年6月我院留学生在首届“楚风杯”湖北省高校来华留学生普通话大赛中从16支参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  刘昌慧同志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该同志主要承担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方向)专业的专业课,如法律逻辑学、刑法学、经济法学等,同时还承担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课程,年均完成400多学时。几年来她一直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2007年获得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在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还参加了两项省级课题。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其业务水平大大增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极大地改进和提高,是一位深受学生好评的老师。2004年度被评为湖北中医学院“优秀教师”。
  • 刘国栋
  • 刘国栋,中共党员,“原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武汉大学“思政”专业硕士,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  该同志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关心集体,有合作精神。特别重视“三基”理论的讲授,同时,能正面引导学生正视各种社会经济现象,深入思考社会经济问题,所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重视以科研促教学,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参与厅级、院级课题多项。“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2004年度被评为院优秀教师。
  • 王红松
  • 王红松,1967年12月出生,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工作十几年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先后讲授过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教学效果一直很好,获得学生和同行们的一致肯定。  该同志主讲社会心理学课,面对自己已经陌生的专业知识,我只能选择重新学习,2003年,我参加了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为期四个月的培训,取得了国家中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今年5月又参加了该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资格评审正在进行中。十几年来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特别近几年来,在专业的学习上从来不敢懈怠,相继在《湖北社会科学》,《理论月刊》,《医学与社会》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主持了教育厅和湖北中医学院的科研课题。  2005年度被评为湖北中医学院“优秀教师”。
  • 郑文清
  • 郑文清,中共党员,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思政”专业硕士,湖北省医学伦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思政课”及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  该同志在教学工作中敬业奉献,关心集体,特别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能将科研促教学,将科研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科学研究,深受学生好评。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是院“135人才”工程人员。  2005年度被评为湖北中医学院“优秀教师”。
  • 余建军
  • 余建军,中共党员,生于1969年,副教授,现任湖北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思想品德教研室主任。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会会员。199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教育部武汉大学教学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活动,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主要承担学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先后发表科研论文十多篇。2006年,按照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在学院和社会科学部的领导下,制定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的实施方案,并在06级新生贯彻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对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在我院全面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06新方案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成效突出。  2006年度被评为湖北中医学院“优秀教师”。
  • 曾予
  • 曾予,女,讲师,1976年8月出生,湖北省京山县人,社会科学部法律教研室教师。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取得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并于2004年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199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楚天音乐台文学编辑、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教师和湖北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教师。喜好法学文学和哲学,对心理学也有一定研究。热爱教书育人,喜欢将自己所学所悟与学生分享,喜欢教学相长的过程,喜欢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简单快乐。  教学经历: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7年,讲授法理学课程3年,讲授民法学课程1年。有多年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经验。任教期间曾多次参加省教育厅高校骨干教师培训,2004年在武汉大学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同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修法理学教学,2006年11月参加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侵权法培训。  教学风格:以“深入浅出”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将深奥晦涩的理论以浅近幽默的语言和直抵内核、形象生动的方式讲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注重理论和实例的结合,用心与学生互动沟通,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教学贴近受众,具一定吸引力和影响力。  获奖情况:2000年获校“优秀党员”称号,2004年被评为社会科学部“优秀教师”,2005年获院“优秀教师”称号。
  • 孙国杰
  • 孙国杰,全国知名针灸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针灸学会理事长,湖北中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名誉所长, 全国临床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江汉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美国东方医药基金会顾问等职。  从事针灸医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先后主持科研课题十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子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省科委的重点课题,已鉴定的课题中三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子午流注临床实验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针对家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灸产业化”科研项目获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XZD-袖珍电脑”获37届布鲁塞尔尤里卡博览会银奖一项,“电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海马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获首届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8部,担任六版国家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校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针灸学》主编。
  • 李家康
  • 李家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委保健委员会中医保健专家组成员,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是湖北省知名中医,国家局级重点专科主任,曾两次赴阿尔及利亚参加援外工作。  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年,在针灸临床上治疗疑难杂症擅长辩证与辨病相结合、针灸与药相结合。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1项已经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30余名。公开发表论文18篇,主编《现代实用足针疗法》、《中国足针疗法》等著作,参与编写其它著作10余部,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医院的奖励,2006年获得第三届中国医师奖。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7-%u0036%u0038%u0038%u0039%u0030%u0030%u0038%u0033(传真)
  • 邮编:
    430065
相关推荐
新疆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政法学院师资好不好,甘肃政法学院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宁夏大学师资好不好,宁夏大学师资怎么样 伊犁师范学院师资好不好,伊犁师范学院师资怎么样 成都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成都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