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武汉大学

[切换城市]
武汉站> 武汉教育> 武汉大学> 湖北大学信息

湖北大学

英文名:Hubei University 简称:“湖大”,“HUBU” 所在地:武汉 院校代码:10512 类型:综合类

省部共建大学2011计划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
  • 湖北大学师资怎么样, 湖北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官网2015年6月显示)湖北大学有专任教师1140人,博士化比例超过50%。其中,双聘院士3人,国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4人。正、副教授近70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969人。有省属高校唯一的人文社科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楚天学者”51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百人计划”7人、“新世纪人才工程”17人、“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5人,71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8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团队
负责人
物理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顾豪爽
旅游规划与开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马勇
双聘院士(3人)
林群(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宋大祥(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聘院士)
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
江 畅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
吴传喜、陈 勇、陈正国、马 勇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
周积明、吴传喜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
刘俊松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
马勇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3人)
第一层次:周积明、王浩、何云斌第二层次:王红玲、王世敏、江畅、顾豪爽、蒋 涛、刘合国、马立新、杨昌平、周 斌、王贤保
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6人)
何云斌、刘俊松、李代芹、吴水林、朱 斌、夏清华

  • 汤德森
  • 姓名:汤德森  职称:副教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汤德森,男,湖北洪湖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国际共运史问题研究”、“苏联与俄罗斯问题研究“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苏联与俄罗斯问题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子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参与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合著:《东方社会主义进行中:共产党执政与党的建设》(系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结项鉴定评为优秀等级),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出版;《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建设——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经验》(系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项目结项成果),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参编著作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湖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试评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一文,曾荣获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股份合作制是国有小型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向》一文,曾荣获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省社科院、湖北日报社联合征文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的原则》一文,荣获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驳西方学者对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歪曲》一文,荣获湖北省委宣传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等等。
  • 谈立玲
  • 姓名:谈立玲  职称:讲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谈立玲,女,1977年生,湖北公安人。1995-1999年在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2004年,任武汉市二十九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力求课堂教育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2004-2007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学习,师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王雨辰教授,获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2007-2011年,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学习,师从著名学者陶德麟教授,获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2011年12月至今,进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政治公共课教学任务,主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政治哲学。多年来,本人收集、阅读和研究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及其研究者的著作,先后以《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和《阿尔都塞的政治哲学研究》为题完成硕博论文,现已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5篇,其中2篇为南大核心期刊。
  • 吕志刚
  • 姓名:吕志刚  职称:副教授  学历:大学  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与政治  吕志刚,男,湖北应城人,中共党员。曾先后任湖北大学政治系副主任、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江汉论坛》、《社会主义研究》等权威、核心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 吕一群
  • 姓名:吕一群  职称:副教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 中共党史  吕一群,男,1964年8月生,湖北省黄梅县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经济史、三农政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目前出版专著一部《清末汉口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主编或参编著作多部;在《抗日战争研究》、《江汉论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等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在学校主要讲授的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农政策研究》等。
  • 刘祖春
  • 姓名:刘祖春  职称:副教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 理论经济学,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研究  1.  刘祖春,男,1964年1月生,湖南石门人。1987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湖北大学工作,先后在湖北大学政教系、马列主义理论课部、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工作至今。工作期间,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2.承担教学任务  (1)本专科教学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部分)、《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研究生教学课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资本论专题研究》。  3.科研  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研究,先后在《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银行与企业》、《理论月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参编教材、著作四部。近年来主持、参与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共四项。
  • 刘睿
  • 姓名:刘睿  职称:副教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刘睿,女,1975年7月出生,副教授,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博士,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与西方伦理学为研究方向,对心理学、教育学和政治哲学等学科也有所涉猎,关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教育厅专项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一项,参与其他教师省部级项目两项,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6篇,在其他它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喜好钻研理论原著,具有较强的外文阅读能力,擅长用事例来阐明和论证理论观点,具有较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 康志杰
  • 姓名:康志杰  职称:教授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 中国文化、伦理学  康志杰(1954——),女,锡伯族,1973年参加工作,1979年考入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市宗教局工作,两年后考入湖北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培养,1988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现为湖北大学政治系教授。科研方向为中西道德比较、宗教与文化,已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论文90余篇。  代表作之一(著作类):  1、《鄂西北磨盘山天主教社区研究(1636-2005)》(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2006);  2、《寻觅“丢失的记忆”:辛亥革命时期武汉暨长沙圣公会基督徒参与社会变革活动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  3、《长江流域的基督教》(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  4、《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与胡军合作,第一作者);  5、《基督教的礼仪》(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 贺祥林
  • 姓名:贺祥林  职称:教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贺祥林,男,1954年12月生,湖北省赤壁市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湖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省级二级重点学科负责人、湖北大学省级一级重点学科责任教授。出版《哲学与文明的当代视野》专著1部,合著1部,主编与参编著作9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等在京报刊及全国20余省级社科院、社科联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部分转载、摘编论点有10篇,有多篇被《中国哲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编论点,有数十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11种期刊全文转载或缩编文摘。  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制度文明基础理论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是我国探讨制度文明基础理论并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参加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排名第二)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获4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获2项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1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1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质课程。  现任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上饶师范学院哲学专业客座教授,在指导的硕士论文中有2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有5篇被评为湖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在指导的学士论文中有4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  邮政编码:430062 电子信箱:hxl129@163.com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电话号码:027-88664182 13971671628
  • 郭劲松
  • 姓名:郭劲松  职称:副教授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郭劲松,汉族,中共党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方向的研究,主讲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生课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已参与研究国家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校级课题、横向课题10余项。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伦理学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多部。
  • 郭大俊
  • 姓名:郭大俊  职称:教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郭大俊,笔名郭俊,阳祺,男,1953年生,湖北南漳人。先后就读(含进修)于武汉师范学院政教系、中山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琴园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会理事。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的课程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前沿问题专题研究等。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3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光明日报》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或摘登。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共6项,多次获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优秀科研成果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恩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出和论证的主要学术观点有:人的实践本质论、马克思主义并非三个组成部分论、实践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论、哲学面向未来论、恩格斯自由定义新论、恩格斯与辩证唯物主义体系论、恩格斯的世界统一性学说新论、实践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论、实践与人的发展论、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论、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评价及其启示论、杜林哲学性质并非唯心主义论、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学说到邓小平的社会发展学说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论等。现正从事马恩早期思想研究。
  • 段 凡
  • 姓名:段 凡  职称:讲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 法学  段凡,男,中共党员。生于湖北省蒲圻市,湖北咸宁人氏。曾在湖北省蒲圻市城关一小、咸宁市温泉小学、温泉中学和鄂南高中等校接受教育。大学本科阶段求学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阶段游学于武汉、上海等地。导师分别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曾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现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讲授课程包括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业课:法学概论(本科生)、农业政策与法规(研究生)。研究方向集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理论法学(法理学、法律史学)的交叉研究,研究领域拓展为: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三农”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等。试图围绕史与理的结合点,探寻中国法治进程之中的历史、现实规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进路。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等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谈效果历史中的转型中国法治——以一种中国化的视角》、《论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共执政合法性资源再生产——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视角》、《基本权利:科学发展观的法学核心价值》、《析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视域之拓展》等论文。论文《论和谐社会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曾为上海市法学会会员、上海市律师协会会员与律协信访矛盾调解化解(ADR)研究委员会委员。2009年9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国际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大会,在“内在与超越之间的政治制度”专题会议上作英文发言,该大会是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IVR)成立100年来首次由中国主办。2011年12月,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文明建设”论坛之“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制度构建”单元中作学术发言。曾担任上海“华图”以及“中公网”等培训机构的教师。拥有律师执业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参与最高人民法院重大课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与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课题“法律监督立法研究”。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法理学视阀下的科学发展观——一种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视角”。
  • 陈翠芳
  • 姓名:陈翠芳  职称:教授  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翠芳,女,1962年8月出生,1980年至1987年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进行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2003到2007年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持过一项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参与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及省市级等项目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两本学术专著,其中,《科技异化与科学发展观——现代科技的困境与出路研究》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并于2009年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40多篇。  教学和研究主要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近年来研究重心为科技与社会、生态文明等。  学术视野较开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关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  在未来的日子里,力争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并将所学所思与学生分享,以期教学相长。
  • 陈岸华
  • 姓名:陈岸华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 西方经济学  ???陈岸华,湖北蕲春人,1992年湖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1995年湖北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7月到湖北大学法学院工作,现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教育系讲师。在《江汉论坛》、《理论月刊》、《湖北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 桂华明
  • 桂华明,湖北大学商学院教师,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曾先后在可口可乐、味全、妙士乳业等企业工作,任储运经理、物流部长、总经理等职,有丰富的企业运作与管理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CIMS项目的研究,作为第2负责人参与国家标准《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的起草和制定,10余篇论文发表在《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多篇被EI 检索,并出版专著《面向物流绩效的供应链协调与优化》1部,著作《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技术与管理――原理与应用》1部。  个人成果  一、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  二、近期主持及参与的研究课题  作为负责人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1050,JIT环境下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技术研究,2011.1~2013.12。  2)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0430958,供应链中的曲棍球棒现象研究,2009.1~2011.12。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科研项目  1)国家标准项目:20051491-T-602,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2005.01~2006.12,第2负责人,已发行实施,标准编号为GB/T 22126-2008。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70332001,基于时间竞争的运作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2004.01~2007.12,主要参与者。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672040,物流能力对供应链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及提升方法研究,2007.01~2009.12,主要成员。  4)国家863/CMIS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4Z153,基于供应驱动的快速响应供应链协同运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2007.01~2008.12,主要成员。  三、近期发表的主要论著  发表的论文  [1] Gui Huaming, Ma Shihua. Coordination Tactic of Downstream Capacity Expansion in Supply Chain.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IEEE) 》, 2007年9月 (EI Accession number:080311028349)  [2] Gui Huaming. Tactic of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hen the Freight Cost of Unit Product is Sensitive to Lot Siz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2010年12月(EI Accession)  [3] 桂华明, 马士华. Supply-hub环境下的多源供货模式与协同批量决策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2010年第1期,78~82  [4] 桂华明, 马士华. 供需中的Hockey-stick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8年第4期, 112~124  [5] 桂华明, 马士华. 运输成本对批量敏感时的供应链批量协调策略比较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2008年第2期, 49~56  [6] 桂华明, 马士华. 供应链中基于不同运输主体的批量模型比较研究.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第11期, 1860~1864 (EI索引号:070310375342)  [7] 桂华明, 马士华. Hockey-stick现象与企业物流绩效关联的实例分析. 《管理评论》, 2008年第10期,28~35  [8] 桂华明, 马士华. 供应链下游订单处置能力扩张协调策略研究. 《管理科学》, 2007年第3期,2~7  [9] 桂华明, 马士华. 运输能力柔性约束下的供应链Pareto优化策略.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6年第5期,23~27 (EI索引号:9300355)  [10] 桂华明, 马士华. 基于收货时间约束的供应链节点物流能力与客户服务水平关系研究. 《工业技术经济》, 2006年第12期,47~50  桂华明. 基于需求管理的企业生产计划模式研究. 《物流技术》, 2006第7期,202~205  [12] 桂华明, 马士华. 企业提高物流能力的路径及外包策略研究. 《物流技术》, 2005年第11期,3~6  [13] 桂华明, 马士华. 食品企业产品分销运输资源整合研究. 《物流科技》, 2007年第 3期,40~43  [14] 桂华明, 马士华. 企业响应时间优化决策模型研究. 《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8期,9~10  [15] 桂华明, 马士华. 供应链物流能力及提升途径研究. 《当代经济与管理》, 2007年第4期,24~28  出版的著作  [1] 桂华明.《面向物流绩效的供应链协调与优化》.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年10月  [2] 马士华, 桂华明. 《基于供应驱动的供应链协同技术与管理――原理与应用》.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联系方式  Tel:13100631038  E-mail:Smilehm121@126.com
  • 王圆圆
  • 王圆圆(1982.3- ),男,中共党员,河南辉县人。2004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同年以初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06年6月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湖北大学商学院任教。现为湖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系部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管理学家》(实践版)栏目主编(刊物主编为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著名管理学家席酉民教授),《管理学报》、《管理学家》(学术版)等重要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创新与创新管理、管理思想史,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管理学论文80余篇。  个人成果  发表文章  2011年成果  1. 《如何让员工更忠诚》,《管理学家》(实践版),2011年4期,p82-85  2. 《开放式创新的外部有效性研究》,《管理学刊》,2011年1期,p22-25  3. 《企业家的8种心态》,《管理学家》(实践版),2011年1期,p138-140;《发现》2011年3期全文转载,p30-31  4. 《给富豪们的4点建议》,《管理学家》(实践版),2011年1期,p136-137  2010年成果  5. 《管理的修辞与事实》,《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12期,p26-29  6. 《创新思维9法》,《管理学家》(实践版),2010年12期,p64-65  7. 《分布式创新:涵义、背景与特征》,《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年11期,p58-65  8. 《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  9. 《集体决策为何有名无实》,《管理学家》(实践版),2010年11期,p41  10. 《集体决策的七个前提》,《管理学家》(实践版),2010年11期,p44-45  11. 《简论创新型学院的创建》,《领导科学论坛》,2010年5期,p23-24  12. 《开放式创新的风险与评估》,《管理学刊》,2010年4期,p49-52  13. 《企业、市场、监督与激励》,《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年8期,p67-73  14. 《个性与行为》,郭志文教授主编《组织行为学》第四章,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p51-73,22000字  15. 《团队及其管理》,郭志文教授主编《组织行为学》第九章,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p154-173,21000字  16. 《建国后的工商管理教育简述》,《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2期,p69-71  2009年成果  17. 《我国人才派遣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光盘版,已上期刊网  18. 《敬畏之心》(教材序),周明主编《服务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19. 《团队的构成与作用》,《管理学家》,2009年11月号,p69-71  20. 《团队冲突的管理策略》,《管理学家》,2009年11月号,p75-77  21.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管理通鉴》,2009年8期,p100-103  22. 《企业选用创新模式的影响因素》,《管理学家》,2009年4月号,p93-94  23. 《开放式创新中的风险管理》,《管理学家》,2009年4月号,p95-96  24. 《企业如何应对管理时尚》,《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3期,p22-25  25. 《重新认识“专家”》,《管理学家》,2009年2月号,p92-93  26. 《未来五十年的商机》,《管理学家》,2009年1月号,p101-103;《发现》2009年3期全文转载,p22-24  27. 《开放式创新的组织与度量》,《管理学家》,2009年4月号,p97-98;《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17期全文转载,p37-38  2008年成果  28. 《向出井伸之学管理》,《管理通鉴》,2008年12期,p116-119  29. 《企业外包决策:TCT与RBV的比较》,《当代经济》,2008年12月(上),p20-21  30. 《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原则比较与案例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1期,p39-42  31. 《企业赶超战略优势的实证与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4-1期,p8-13  32. 《企业应用管理时尚失败的原因探析:基于博弈与修辞的视角》,《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年9期,p291-296  33. 《虚拟经营打造真实品牌》,《管理学家》,2008年9期,p62-64  34. 《建国前的工商管理教育简述》,《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3期,p55-57  35. 《解集作用:导致模块化的创新》,《管理学家》,2008年6期,p41-43  36. 《打造中国人的即战力》,《管理学家》,2008年6期,p112-114  37. 《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市场研究》,2008年4期,p49-52  38. 《企业全员创新的保障因素与支持工具》,《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3期,p55-59  39. 《中国管理学的萌芽》,“首届管理学在中国研讨会”论文集,p314-320  40. 《建国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概况》,“首届管理学在中国研讨会”论文集,p321-329  41. 《如何制定有效的决策》,《管理学家》,2008年3期,p102-103  42. 《企业创新:从封闭到开放》,《管理学家》,2008年2期,p48-52  43. 《企业“卓越”的心理基础》,《管理学家》,2008年2期,p111-114  44. 《怎么读商业畅销书》,《管理学家》,2008年1期,p114-116  2007年成果  45. 《专业企业家的四种能力》,《21世纪商业评论》,2007年12期,p112-116;《发现》杂志2008年2期全文转载,p12-14  46. 《管理消费者预期的六种策略》,《管理学家》,2007年12期,p30-32  47. 《营销“80后”》,《管理学家》,2007年11期,p111-113  48. 《市场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市场研究》,2007年10期,p56-58  49. 《企业应用管理时尚的机制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5期,p27-32  50. 《消费时尚的形成机制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4-1期,p259-262  51. 《宗教与管理》,《管理学家》,2007年9期,p110-113  52. 《如何管理80后》,《管理学家》,2007年9期,p37-39  53. 《谁为企业敲响了丧钟?》,《管理学家》,2007年8期,p104-106  54. 《国学与管理》,《管理学家》,2007年7期,p39-42;《发现》杂志2007年9期全文转载,p17-19  55. 《21人纵论国学》,《管理学家》,2007年7期,p43-44  56. 《管理咨询之谜》,《管理学家》,2007年6期,p104-107  57. 《企业应实行中庸管理》,《管理学家》,2007年5期,p108-110  58. 《锦上添花的<基业长青>》,《管理学家》,2007年4期,p24-25  59. 《基于文化的管理》,《管理学家》,2007年3期,p107-108  60. 《管理解释的四个层次》,《管理学家》,2007年2期,p102-104;《管理通鉴》2008年7期全文转载,p33-36  61. 《“管理大师”怎能如此“时尚”》,《管理学家》,2007年1期,p106-108;《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4期全文转载,p14-15  2006年成果  62. 《近代以来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6期,p37-40;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7年3期全文转载,p78-80  63. 《企业集群的识别、分类与作用》,《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6年第11期,p120-122  64. 《对管理理论的一些思考》,《管理学家》,2006年第11期,p120-122  65. 《蓝海热的冷思考》,《管理学家》,2006年第10期,p80-81  66. 《产品命名法则》,《管理学家》,2006年10期,p133-134;《四川经济研究》2006年11期全文转载,p46-47  67. 《面对管理时尚》,《管理学家》,2006年第6期,p138-139  68. 《基于战略视角的管理时尚生命周期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p281-285  69. 《中国民营科技产业集群演化趋势的理论与案例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p45-48;人大复印资料《科技管理》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p65-69  70. 《论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对管理时尚的影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p21-24  71. 《管理时尚之争》,《经营管理者》,2006年第3期,p32  72. 《形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经济、社会、政策条件与机理》,《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p9-12  2005年成果  73. 《我国房地产网络营销略论》,《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p50-52  74. 《管理时尚研究》,《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p109-112  75. 《浅议埋伏营销的由来及形式》,《市场研究》,2005年第10期,p43-46;主要观点被《广告大观-理论版》2006年2期“学术视点”摘录;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p23-25  76. 《管理时尚传播过程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9期,p122-128  77. 《技术+价格+服务:“格之格”快速制胜之道》,《经营与管理》,2005年第8期,p39  78. 《客户内部化机理研究》,《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p23-27  79. 《开展体验营销的八种途径》,《企业研究》,2005年第5期,p40-42;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p26-28  媒体报道  1. “让青春在教书育人中绽放——记商学院青年教师王圆圆”,《湖北大学报》,2008年3月3日总第812期,头版。http://www.hubu.edu.cn/detail.aspx?xt=news&id=2286  2.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南开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王学秀在《管理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2008年第3期《“管理学在中国”研究:概念、问题与方向——第1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观点评述》一文中对圆圆老师在总结中国管理学术的发展历程方面做出的贡献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并以较大篇幅总结了圆圆老师的研究思路。  3. 《时代周报》2009年7月16日“时代财经”栏目对圆圆老师进行采访,圆圆老师针对“开放式创新”这一专题发表了看法。http://weektime.banzhu.net/article/weektime-15-699997.html  4. 追忆管理大师德鲁克 汲取经典管理精髓,圆圆老师的讲座 http://xuegong.hubu.edu.cn/Show.aspx?ItemID=2096  主持专栏《管理学家》(实践版)  2011年4月号——“如何让员工更忠诚”。包括一篇文章:如何让员工更忠诚(作者:王圆圆,杨俊)  2010年12月号——“创新思维9法”。包括一篇文章:创新思维9法(作者:王圆圆,梁倩)  2010年10月号——“员工情绪管理”。包括一篇文章:不可不知的员工情绪管理(作者:张培利),《发现》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010年7月号——“员工分类管理”(下)。包括一篇文章:活力曲线:细分员工,深化管理(作者:张培利、黄芳)  2010年5月号——“员工分类管理”(上)。包括一篇文章:员工分类方法及其分类管理(作者:张培利)  2010年3月号——“营销新哲学”。包括两篇文章:定位理论背后的哲学观念(作者:鲁建华);聚焦网络安全,“网盾”一飞冲天(作者:鲁建华),《发现》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09年12月号——“品牌升级”。包括两篇文章:品牌升级的原因与途径(作者:彭红霞);品牌升级的应用(作者:彭显琪)  2009年11月号——“建团”。包括三篇文章:团队的构成与作用(作者:王圆圆、付敏);建设多元化团队(作者:彭移风、杨杨);团队冲突的管理策略(作者:王圆圆)  2009年10月号——“定位理论”。包括两篇文章:定位理论——超越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作者:鲁建华);开创新品类,打造成长最快直营教育品牌(作者:鲁建华)  2009年8月号——“成家立业”。包括两篇文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员工权益保护内容的分析(作者:王方方、郭志文);为客户创造价值?还是为高管创造高薪?——金融危机下反思美国管理模式与日本管理模式(作者:孙继伟)  2009年7月号——“赶超战略”。包括两篇文章:垄断市场的“士兵突击”——美的启示录(作者:徐建平);倍增型企业的危机(作者:陈继华)  2009年6月号——“服务管理”。包括三篇文章:服务转型:“蓝海”并不遥远(作者:孙继伟、吴海宁);诚信服务:顾客的呼唤,企业的法门(作者:於军、孙继伟);客服人员也是上帝:来自霍桑试验的启示(作者:於军、孙继伟)  2009年5月号——“激励新思维”。包括三篇文章:激励边缘员工(作者:周明);变“推”式激励为“拉”式激励(作者:罗东霞);双向需要与双向忠诚(作者:陈向阳)  2009年4月号——“开放式企业创新”。包括三篇文章:企业选用创新模式的影响因素(作者:王圆圆、付敏);开放式创新中的风险管理(作者:王圆圆);开放式创新的组织与度量(作者:陈向阳、王圆圆)  2009年3月号——“服务补救战略”。包括一篇文章:服务补救战略(作者:付敏、周明)  科研项目  1. 主持201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湖北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1jytq018);  2. 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2010DEA014-3);  3. 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集群发展战略及竞争优势对策研究》(2004AA402B01);  4.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化湖北发展软环境研究》(2005(017)),结题报告鉴定为“优”;  5.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IT产品价值与IT企业跨越式发展对策研究》(01JA630052);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级竞争环境下企业从组织学习到持久竞争优势的传导机制研究》(70372046);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业变迁的企业战略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70572062)。  获得荣誉  1. 2010年12月指导学士学位论文(2007工商双学位曹国磊《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的风险管理》)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 2010年8月参加湖北省科技厅“创新方法师资培训班”,结业获“亿维讯TRIZ应用一级认证证书”;  3. 2010年6月指导学生作品《武汉弘毅科技有限公司》荣获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青春在WO”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4. 2010年5月荣获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5. 2009年度整体评价为“优秀”;  6.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评价“优秀”;  7. 2009年9月获“中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青年教师协会颁发)  8. 论文《建国前的工商管理教育简述》获第二届中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青年教师协会2009年9月颁发)  9. 2009年9月获湖北大学2007-2009年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全校仅60余名);  10. 2009年3月获湖北大学“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优秀奖;  11. 2009年4月参加教育部人事司与高教司合办的国家级精品课《管理学》课程培训获结业证书,担任所在班班长并获得优秀班级称号;  12. 2009年4月被评为湖北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  13. 2008年度整体评价为“优秀”;  14.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评价“优秀”;  15. 2008年指导学生作品《武汉农乐施控释肥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获得湖北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全国银奖;  16. 2007年度整体评价为“优秀”;  17. 《企业赶超战略优势的实证与理论研究》一文获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18.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评价“优秀”;  19. 2006年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20. 2005年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党员;  21. 2004-2005学年武汉大学研究生甲等奖学金。  联系方式  QQ:360602745,  邮箱:wangyuanyuanhbu@163.com,  电话:15971454834,  网址:http://wangyuanyuanhbu.blog.163.com/
  • 张予川
  • 张予川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现任湖北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湖北大学物流管理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交通协会研究员、武汉市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武汉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出版学术著作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有7篇被EI、ISTP、SCI收录。2001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02年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200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7年获国家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0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  个人成果  一、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为在校研究生、大型企业集团高管干部主讲《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竞争综合模拟》、《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课程或专题讲座等。  二、科研情况  学科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所属二级学科: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交通运输规划等;  研究方向:物流及供应链实施方案、区域物流规划与仿真、生产运作管理与价值工程、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等。  近期研究兴趣包括:区域物流优化资源配置与发展策略、宏观经济与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企业运营成本研究、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主持或参与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及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如:中石油华中公司物流优化方案、基于物联网的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湖北潜江物流信息平台实施方案、宜昌三峡物流规划与商业策划等。他积极倡导并注重物流产业集群建设,为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湖北物流界颇具影响力。  三、主要研究成果:  1. 潜江市物流信息平台实施方案策划.2010.9-12.  2.经济管理类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省教育厅.2009-2011. 项目经费1万元.  3.Research of Distribution system model on the basis of Petri-net.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 MANAGEMENT in Japan. 2008年ISTP收录  4.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Operational Strategies of 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C].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ICPOM’08).2009年ISTP收录  5. SH华中公司物流配送优化之路.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首届全国百篇优秀案例.2010年.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6.电网物资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及其软件设计.物流科技.2008年第09期.  7.产业集群供应链形成机理研究与应用.物流科技.2010年第05期  8. 随机需求环境下VMI模型研究与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版).2009年33卷第3期.  9.新经济形势下湖北物流业发展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收录).现代物流报.2010年6月17日  10.物流信息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主编专著,2005年  11.基于最短路的配送中心选址决策与应用 .物流科技.2007年第11期  12.物流理论研究的统计分析与发展评述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年第29卷第6期  13.基于RFID的汽车供应链模型研究与分析.物流技术.2007年第26卷第9期  14.场区内物料搬运系统研究 物流技术.2007年第26卷第7期  10.物流配送中心连续型选址模型的推广.物流科技.2007年第01期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7-88662417;  电子邮箱:yczhangwh@163.com
  • 杨礼茂
  • 杨礼茂,商学院电子商务系•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湖北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大学MBA导师。主要从事企业营销战略、品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信任、顾客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IJECRM》、《经济管理》及美国IEEE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EI、ISTP收录13篇。社会兼职:中国市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商务厅商务发展促进资金项目评审专家。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ICEC2005)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及国际会议ICEC2005、ISM2008、第二届(2007)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等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工程版)审稿人。《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搜房房地产网》房地产专家团成员,湖北当代企业发展顾问中心营销咨询顾问,淘宝网特聘讲师。2007年9月及2009年9月连续2次被评为湖北大学优秀教师,2004年10月被评为湖北大学首届青年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  个人成果  主讲课程:  市场营销学(本科生、MBA)、销售管理(本科生、MBA)、市场营销策划(本科生)、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研究生)、电子商务(本科生、研究生)、科研方法论(研究生)、市场营销前沿问题研究(本科生)  近几年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课题:  1.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名牌企业品牌竞争力弱势成因及治理对策实证研究》(编号:07090),2007-2009  2.湖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08170),2008-2010  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消费者信任的本土品牌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08JA630023),第二主持人,2008-2011  4. 湖北京伦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京伦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2008-2009  5.武汉当代企业发展顾问中心《武汉当代企业发展顾问中心品牌规划与管理》,2006-2007  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编号2007y016),2007-2008  论文  1.广告策划与管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副主编,2006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s brand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improve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IJECRM)》,2008.1,英国Inderscience Publisher出版  3.Study of the Synergy Effect between the Subsidiary Company(EI收录),《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5th Annual Conference》,Publisher:IEEE, United States  4. Research of C2C E-Business Trust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Entropy Method(EI收录),《ISECS 2008》,Publisher:IEEE, United States  5.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Consumer’s Initial Trust in the C to C Environment(EI收录),《WiCOM 2008》,Publisher:IEEE, United States  6.Research of the Collaborative E-Business System Model(EI收录),《IEEE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ociety 2008》,Publisher:IEEE, United States  7.Research of Collaborative E-commerce System Based on the RosettaNet Standard(ISTP收录),《The Seven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2008年5月,America: Alfred University Press  8.本土化经营:美国高科技企业的中国市场策略,《经济管理》,2003年1期  9.Research on Simulation Experience Teaching Method in Marketing Major(ISTP收录),《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2008年9月,Publisher:M&D Forum  10.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s Brand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Degree Analysis(ISTP收录),《Proceedings of TIRMSCM 2007》,2007年11月,Universe Academic Press in Toronto, Canada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竞赛的获奖项目  1.2006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省一等奖项目:沃泰防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项目;  2.2008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全省特等奖项目:湖北嘉乐多倍体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  3.2008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全省一等奖项目:武汉农乐施控释肥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  4.2008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省一等奖项目:滋心园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策划书;  5.2010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全省金奖项目:凯乐彩色不锈钢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  6. 2010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省银奖项目:绿园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  7.2010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省铜奖、校级银奖项目:武汉弘毅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  8.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年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项目:e网鱼;  9.中国互联网协会2008年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项目:长江松狮兵站企业博客策划。  联系方式  Email:ylimao@163.com  联系电话:13971360399
  • 张林兰
  • 张林兰,女,1982年11月生,湖北仙桃市人,汉族,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所,获工学博士学位。  个人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主要成员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至今已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2篇,EI收录4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决策分析与优化、自动协商协调理论与方法等。  承担的课程有:《管理经济学》、《运筹学》、《离散数学》等。  近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  [1] Zhang Linlan, Chen Xueguang, Hong liu. Optimality Strategy of a Sealed-offer Simultaneous Bargaining Protocol.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1, 54(1): 79~90.(SCI检索)  [2] Zhang Linlan, Song Haigang, Chen Xueguang, Hong Liu. A Simultaneous Multi-issue Negotiation through Autonomous Ag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210 (1): 95~105. (SCI,EI检索)  [3] Zhang Linlan, Chen Xueguang. An Agent-based Multi-attribute Sealed-bid Design for Bilateral Contract. Journal of Software, 2009, 4(1): 65~72. (EI检索)  [4] Linlan Zhang, Chunmei Wu, Zhongyan Wang, Zefang Li. An Improved Simultaneous-revelation Resolution Procedure that Induces Truthfulness. 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09,2(2):92-95.  [5] Zhang Linlan, Song Haigang, Chen Xueguang. Automated Sealed-Bid Negotiation Model for Multi-issue Based on Fuzzy Method. In: Advances in Neural Networks - ISNN 2009 -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 Berlin, Germany: Springer-Verlag, 2009. 7~14. (EI检索)  [6] Zhang Linlan, Chen Xueguang, Liu Qing. Final-offer Arbitration about Post-sale Compensation. In: 2008 IEEE/INFORM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IEEE/SOLI’2008). Piscataway, NJ, US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8. 2530~2535. (EI检索)  联系方式  Email:misalinlan9904@163.com
  • 冯玮
  • 冯玮,1971年4月生,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副教授,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成员,湖北大学中国会展研究中心研究成员。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管理方向)硕士生导师及MBA导师。  个人成果  一、研究领域  会展管理、旅游消费行为、服务营销  二、代表作  著作  1.《新编导游英语》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2.《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译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3.《会展管理》 副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5月  4.《2007湖北省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参编 科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5.《国际商务会展基础知识》参编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8年10月  6.《会展英语》 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论文  1.《美德会展业发展及其启示 》, 旅游论坛, 2009(4):600-604  2. Marketing-oriented or Public-relation-oriented : An analysis of Trade Fair websites Content in China ,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ISTP indexed),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2008  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E-business System of World Geoparks in China ,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ISTP indexed)),Alfred University Press , 2008  4.《湖北会展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思考》,《2007湖北省旅游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的跨文化整合模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8期  6.《中国出境旅游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思考》,《经济地理》,2005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联系方式  E-mail:fw_hubu@126.com
  • 李志飞
  • 李志飞,博士,湖北大学MTA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因提出二元行为理论而荣获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最佳论文奖。曾担任湖北省兴山县副县长,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注册会员,多家知名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湖北省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和《湖北旅游名街评定标准》起草人。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各类企业发展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旅游学刊》《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获湖北省、武汉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2005年以博士生身份获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研究方法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 on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毕业(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爱好旅行和文化散文写作,创立昭君文学艺术奖,发表散文《素描同里》、《昭君散记》、《庄子的衣袖》、《围屋里的版画时光》等。  个人成果  一、研究领域  旅游市场与消费行为、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经济学  二、主讲课程  《旅游景区管理》、《管理学原理》(本科);  《组织行为学》、《现代服务业管理》(MBA);  《管理学研究方法》(MPhli.)  三、学术代表作  学术论文:  1. 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及其变化研究:基于2006年和2009年的跨年度调查,第一署名,《旅游学刊》(重要核心),2011(6)  2. 甲方期待与乙方执著——旅游规划中的博弈,独撰,《旅游学刊》(重要核心),2008(7)  3. 少数民族山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以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独撰,《旅游学刊》(重要核心),2006(2)  4. 体验活动对旅游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情感反应视角,独撰,《心理科学》(重要核心),2007(3)(荣获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最佳论文奖)  5. 异地性对旅游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独撰,《南开管理评论》(国家自科基金委重要期刊),2007(6)(荣获JMS中国营销科学年会优秀博士生论文奖)  6. 体验营销、情感反应与冲动购买:行为经济学的视角,独撰,第四届中国博士后经济学论坛《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2009》,2009.4  7. How Experience Activities influencing Impulse Buyi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ese Tourists, 独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2010)收录,2010.6  8. 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解析与优化,第一署名,《消费经济》(CSSCI,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003(3)  9. 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购买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第一署名,《商业研究》(CSSCI),2010(2)  专著  1.《主题公园开发》,科学出版社,2000.8(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旅游购买行为:异地情境、体验营销与购后效应》,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2  3.《理想的旅行:旅行散记》(个人旅行散文集)  四、学术荣誉  2009年起获邀担任国际权威英文学术期刊《Tourism Management》(SSCI)同行评审专家(Reviewer)  2010年获邀担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行为经济学分会场主持人  2011年获邀担任第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主持人  2011年获聘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人  联系方式  E-mail: lzf@hubu.edu.cn  旅行博客:http://lzf1613.blog.163.com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7—%u0038%u0038%u0036%u0036%u0033%u0030%u0036%u0030
  • 邮编:
    430062
相关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好不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怎么样 新疆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兰州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兰州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海南大学师资好不好,海南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甘肃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