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武汉大学

[切换城市]
武汉站> 武汉教育>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

武汉理工大学

英文名: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武理工”,“WUT” 所在地:武汉 院校代码:10497 类型:理科类/文科类/理工类/工科类/研究教学型大学/211/考研院校

211工程985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自主招生七校联合办学国防生
  • 武汉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武汉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5288人,其中专任教师290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86人,副教授129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15人、“万人计划”1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0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政府专项津贴等专家303人。另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跨世纪人才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等获得者40人次;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26人次;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级专家称号18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省政府专项津贴104人次;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建立了以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首席教授、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领衔、结构合理的各支教学科研团队。
【学校战略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余永富院士
中国工程院姜德生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比利时皇家科学院苏宝连院士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日本东北大学Takashi Goto(後藤孝)教授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Charles Michael Lieber教授
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美国密歇根大学Ctirad Uher教授
英国皇家工程院士等
【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选矿工程专家——余永富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感技术专家——姜德生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家——郭景坤教授(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力学和高压物理学家——经福谦教授(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冶金和工程管理专家——张寿荣教授(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金才(共享)
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无机材料国际著名专家、---苏宝连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赵东元教授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Charles Michael Lieber教授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南安普敦大学William Geraint Price教授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日本东北大学Takashi Goto(後藤孝)教授
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美国密歇根大学Ctirad Uher教授.

  • 郝华
  • 一、姓名  郝华  二、基本情况:  1、出生年月 1971.12  2、学位 博士  3、职称 副教授  4、工作院系 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三、教育经历(从大学开始)  1990~1994 湖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94~1997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0~2004 武汉理工大学在职获得博士学位  四、工作经历  1997~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任教  2006.8~2007.8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 在T.R.Shrout教授课题组工作,从事高温介电陶瓷及高K陶瓷材料的研究。  五、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高温介电陶瓷材料,压电陶瓷  六、科研项目(不多于5项)  七、代表性论文及著作(不多于10项)  1.Hua Hao, Shujun Zhang, Hanxing Liu, and Thomas R. Shrout, Dielectric, piezoelectric, and elect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compositions in the Pb(Mg1/3Ta2/3)O3–PbZrO3–PbTiO3 ternary system, J. Appl. Phys. 105, 024104 (2009)  2. Hua Hao, Hanxing Liu, Shixi Ouyang, Structure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y of Nb-doped SrBi4Ti4O15 ceramics,J.Electroceram., 22:357–362(2009)  3. H. Hao, S.Zhang, T.R. Shrout,Dielectric and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composition in the (0.8-x)Pb(Mg1/3Ta2/3)O3-0.2PbZrO3-xPbTiO3 ternary system, J. Am. Ceram. Soc.,91( 7): 2232-2235( 2008)  4.Hao H, Liu HX,Cao MH,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g-doped SrBi4Ti4O15 Bi-layered Compounds,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3(5): 675-677(2008)  5.Hua Hao, Hanxing Liu, Shixi Ouyang, Processing and Property of Textured Lead-free SrTi4Bi4O15 Piezoelectric Ceramics,J.Electroceram.,21(1-4):255-257(2008)  6.Hua Hao, Han-xing Liu, Yang Liu, Ming-he Cao, Shi-xi Ouyang,Lead-Free SrBi4Ti4O15 and Bi4Ti3O12 Material Fabrication Using the microwave-Assisted Molten Salt Synthesis Method,J. Am. Ceram. Soc., 90 (5):1659–1662 (2007)  7.Hua Hao, Han-xing Liu, Yang Liu, Ming-he Cao, Shi-xi Ouyang,Bi4Ti3O12 template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assisted molten salt method,Mater. Res. Inov.,11(4):185-187(2007)  8.Hao, H., Liu, H. X. Cao, M. H. Min, X. M. Ouyang, S. X. Study of A-site doping of SrBi4Ti4O15 Bi-layered compounds using micro-Raman spectroscopy,Appl.Phy. A 85(1):69-73(2006)  9.Hao Hua, Liu Hanxing, Ouyang Shixi, Synthesi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artly-oriented Bismuth Layer Structure Ferroelectrics Ceramics SrBi4Ti4O15, J.Wuhan Univ.Tech.(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3): 52-54(2005)  10.Shujun Zhang, Ru Xia,Hua Hao, Hanxing Liu, and Thomas R. Shrout, Mitigation of thermal and fatigue behavior in K0.5Na0.5NbO3-based lead free piezoceramics, Appl. Phys. Lett. 92, 152904(2008)  八、联系方式:  1、tel: 027-87864492  2、E-mail:haohua@whut.edu.cn  3、工作地址(实验室):逸夫楼五楼
  • 郭丽玲
  • 一、基本情况:  1、出生年月 1964年4月  2、学位 博士  3、职称 教授  4、工作院系 材料学院材料系  二、教育经历(从大学开始)  1981~1985 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5~1998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200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 获得博士学位  三、工作经历  1985~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任教  四、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新型功能材料(低微有机-无机杂合物材料)  五、科研项目(不多于5项)  1.亚铜掺杂碘化锡基层状类钙钛矿有机-无机杂合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2113)  2. (CnH2n+1NH3)2MCl4系列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8CDB250)  六、代表性论文及著作(不多于10项)  1.Synthesis of the Hybrid Containing Two Organic Components Based On CuBr2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97-198 (2011) pp 367-374  2..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ayered Hybrids (CnH2n+1NH3)2MCl4 (M=Co,Cu,Zn and n=2,4,6,8,10,12),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654-656 (2010) pp 2779-2782  3. Conformation of Organic Chain in Phase Transition of Hybrid (C12H25NH3)2MnCl4,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Vol.23、 2008、 P490-494  4.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ayered Hybrids (CnH2n+1NH3)2FeCl4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Vol.68、2007、P1663-1673  5. Phase Transition and Thermochromism of the Hybrid (C12H25NH3)2FeCl4,Solid State Phenomena, Vol.111、2006、P55-58  6.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4H9NH3)2MCl4 (M=Mn, Cu), Vol.848、2005、P479-484  八、联系方式:  1、Tel: 027-87864492  2、E-mail:gll@whut.edu.cn  3、工作地址(实验室):逸夫楼五楼
  • 郭俊才
  • 姓名:郭俊才性别:男出生年月:1950-12-9  职称:教授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  职称: 教授  学科专业: 材料学  工作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  办公电话: 027-87651869 联系电话: 027-87347767  毕业院校: 武汉工业大学  研究方向: 无机非金属材料  科研项目:  1、回转窑热工平衡研究  2、水雾除尘器的研制  3、复合活化机理研究  4、高掺量矿渣水泥微观结构研究  获奖成果:  近20年来,参与《新法烧成水泥熟料的研究》获国家建材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参与湖北省人才系列研究获湖北省人才系列研究成果三等奖;正式出版的著作有《大学生求职及技巧》(主编)、《从这里走向未来》(副主编)、《确定你的位置》(副主编)、《英才荟萃》一、二集(主编)、《凤鸣朝阳》(主编)、《水泥及混凝土技术进展》(主编)、《石膏的生产及应用》(副主编)、《水泥工厂实用技改新技术》(主编)、《湖北省科技期刊研究》第九、十、十一集(主编)等12部共300余万字;在国家、省部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译文26篇;在中央、省部级报刊上发表通讯、消息95篇,约100万字。  其他信息: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学士,湖北大学政治学专业法学学士;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社长,材料学硕士生导师.学术刊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执行主编;曾任武汉工业大学硅工系党总副书记、《武汉工业大学学报》主编、编辑部主任、《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主任;其社会兼职有<<国外建材科技>>杂志社社长、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材期刊学会学术期刊分会会长、湖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等。他的传记已被《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第二部)收录,并被中华成功人才评选委员会评为“中国20世纪杰出成功人才”,载入《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在材料学领域,他注重为企业服务,在工厂实施复合活化技术、热工平衡研究、粉尘治理、培训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人才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频繁,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他还考察访问了美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的建材业、期刊出版业和国际权威检索机构。  备 注:  Email:Guojc@mail.whut.edu.cn
  • 郭冬云
  • 男,博士,副教授  出生年月:1976.9  E-mail:guody@whut.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FGM组(430070)  教育背景  1995年9月-1999年6月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硅酸盐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9年9月-2002年6月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2年9月-2006年1月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2月-2008年3月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后  2008年4月-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研究方向  1、新型铁电、多铁性薄膜材料及其在铁电存储器方面的应用研究  2、铁电、多铁纳米管阵列  3、阻尼材料  部分发表论文  1. Dongyun Guo, Chuanbin Wang, Qiang Shen, Lianmeng Zhang, et al. Effect of Mo substitution on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3.6Ho0.4Ti3O12 thin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8, 93: 262907  2. Dongyun Guo, Lianmeng Zhang, Meiya Li, et al. Effect of Ho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4-xHoxTi3O12 Thin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08, 91: 3280-3284  3. Guo Dongyun, Li Meiya, Liu Jun, et al. Preparation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3.4Ce0.6Ti3O12 thin films grown by sol-gel mechod. Sci China Ser E – Tech Sci, 2008, 51: 10-15  4. Guo Dongyun, Li Meiya, Wang Jing, et al.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3.6Ho0.4Ti3O12 Thin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7, 91: 232905  5. Guo Dong-yun, Li Mei-ya, Liu Jun, et al.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4-xLaxTi3O12 (x=0, 0.75) thin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2007, 142: 135-138  6. Guo Dong-yun, Li Mei-ya, Liu Jun, et al.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4Zr0.5Ti2.5O12 thin films on LaNiO3 bottom electrode by sol-gel method. Sci China Ser E – Tech Sci, 2007, 50: 472-477  7. Guo Dong-yun, Li Mei-ya, Pei Ling, et al.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3.25La0.75Ti3O12 thin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Sci China Ser E – Tech Sci, 2007, 50: 1-6  8. Guo Dong-yun, Li Mei-ya, Pei Li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4 Zr0.5Ti2.5O12 thin films on LaNiO3 bottom electrode by the sol-gel method. J. Phys. D: Appl. Phys., 2006, 39: 5033-5036  9. GUO Dongyun, WANG Yunbo, Yu Jun, et al. Effect of Annealing on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3.25La0.75Ti3O12 Thin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05, 20(4): 20-21  10. 郭冬云,李美亚,刘军 等. Sol-gel法制备Bi3.4Ce0.6Ti3O12铁电薄膜及其性能. 中国科学 E辑:技术科学, 2008, 37: 442-447  11. 郭冬云,李美亚,裴玲 等. Sol-gel法制备Bi4Ti3O12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压电与声光, 2007, 29: 683-685  12. 郭冬云,李美亚,刘军 等. LaNiO3底电极上Bi4Zr0.5Ti2.5O1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中国科学 E辑:技术科学,2007,37: 667-673  13. 郭冬云,李美亚,裴玲 等. Sol-Gel法制备Bi3.25La0.75Ti3O12铁电薄膜及其性能. 中国科学 E辑:技术科学,2007,37:7-11  14. 郭冬云, 王耘波, 于军, 高俊雄, 李美亚. La掺杂对Bi4Ti3O12薄膜铁电性能的影响. 物理学报,2006,55:548-581  15. 郭冬云, 王耘波, 于军, 王雨田, 王宝义, 魏龙. MFS结构钛酸铋薄膜的C-V特性研究. 功能材料, 2004, 35(2): 180-182  16. 郭冬云, 王耘波, 付承菊, 于军. MEMS器件中的铁电材料. 微纳电子技术, 2004, 41(3): 25-28  17. 郭冬云, 王耘波, 于军 等. Sol-Gel法制备硅基钛酸铋铁电薄膜, 压电与声光, 2004, 26(3): 228-230  18. 郭冬云, 王耘波, 于军 等. Ag/BLT/Bi4Ti3O12/Si结构铁电薄膜制备及其铁电性能的研究. 功能材料, 2004(增刊), 35: 1442-1444
  • 戴红莲
  • 一、 基本情况:  姓名:戴红莲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年6月  职称:研究员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工学博士,研究员。工作院系: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  二、教育经历  1989.9-1993.6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工学学士  1997.9-2000.6 武汉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工学硕士  2002.3-2005.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工学博士  三、工作经历  1993. 7-1998.9 武汉工业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实习助理研究员  1998.10-2002.9 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2002. 3-2002. 6 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2002.10-2007.11 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6.12-2007.12 荷兰皇家格罗宁根大学访问研究员  2007.12-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四、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1. 生物医用材料  2. 纳米材料、纳米结构及材料表面与界面  3. 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五、科研项目(不多于5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51172171):磁靶向性形状记忆复合微球的血管栓塞机制,2012.01-2015.12,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No: 81190133):硬组织生物活性材料的宿主体内应答及其与宿主防御和再生体系的相互作用,2012.01-2016.12,项目负责人  3.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费(教外司留【2011】508号):体温记忆型靶向血管栓塞材料的研究,2011.01-2012.12,项目负责人  4. 国家“973”项目(No: 2011CB606205):生物医用材料组织诱导作用的分子机制与设计原理,2011.1-2015.12,项目主要成员  5.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No: 201060938362-02):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内填充控释性载体的构建,2010.01-2012.12,合作项目负责人  六、代表性论文及著作(不多于10项)  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参编著作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获科技奖励3项。  主要论文:  1. Dai Honglian, Zhang Ping, Wang Xinyu, Li Shipu. Embolic materials of BaFe12O19/polyurethane microspher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2, Vols.493-494: 800-807  2. Dai Honglian, Wang Xinyu, Han Yinchao, Jiang Xin, Li Ship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bio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27(5):431-436  3. Dai Honglian, Chen Pei, Han Yincha, Wang Xinyu, Li Shipu. Inhibitory effect of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on K562 Cell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11, Vol.685: 352-356  4. Dai Honglian, Li Shipu, Leng Yang. A lath-like structure of b-tricalcium phospha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05, 88 (6): 1597-1599  5. Shipu Li, Honglian Dai, Yuhua Yan, Xianying Cao, Qixin Zheng. Effect of macrophage on degradation of β-TCP ceramic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Vol.288-289: 549-552  6. Dai Honglian, Cao Xianying, Shao Haichen, Shen Chunhua & Li Shipu. EPMA study of the interface of β-tri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s in viv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0(6): 657-661  7. Dai Honglian, Wang Xinyu, Huang Jian, YanYuhua, Li Shipu. Effect of carbon fiber on 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4. 14(4):769-774  8. Dai Honglian, Li Shipu, Yan Yuhua, Cao Xianying, Lu XueHui, Leng Yang. The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osteogene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s in viv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0(1): 59-62  9. Dai Honglian, Li Shipu, Lu Xvhui, Wang Xinyu, Yan Yuhua, Fang fang. Bone formation process of b-TCP ceramics with tetracycline trac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 Sci. Ed., 2004. 19(3): 14-17  10. Dai Honglian, Li Shipu, Yan Yuhua, Li Xiao-xi, Jia Li. The osteogenesis process of tri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s in viv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3. 13(1): 65-68  主要发明专利:  1. 共沉淀法制备钴铁氧体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 2005 10018262.1)  2. 自燃烧法合成钡铁氧体微粉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ZL 2005 10018263.6)  3. 磁性复合颗粒型血管栓塞材料,国家发明专利(ZL 2005 10018265.5)  4. 一种核/壳型聚氨酯磁性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国家发明专利(ZL200610125136.0)  主要获奖:  1. 骨外科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商品化开发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  2. α-TCP/TTCP复合骨水泥研制及其在修复根尖周骨缺损的应用,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  3. 磷酸钙降解陶瓷的组成与结构在体内的变化及成骨机制研究,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  七、联系方式:  1. Tel:13697333860  2. E-mail:daihonglian@whut.edu.cn; daihl9@yahoo.com.cn  3. 工作地址(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逸夫楼七楼办公室)
  • 顾少轩
  • 姓名:顾少轩性别:女出生年月:1967年7月  职称:副教授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材料学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经历:  1989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4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非线性光学材料:氧化物玻璃、非氧化物玻璃及薄膜、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科研项目:  主持或参加科技计划项目:  (1)GeS2-基硫系玻璃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研究,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开放基金,2006.1-2007.6,负责人  (2)硫系玻璃的制备与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校基金,2003~2004,负责人  (3)GeS2-基硫系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校基金,2005.7-2007.1,负责人  (4)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武汉市晨光计划,2003年6 月~2005 年 12 月,排名第三  (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硫系及硫卤玻璃的光电子性能与结构研究,2002~2005,排名第四  (6)武汉市重大公关项目,红外偏振玻璃中试研究,2001~2004,排名第四  (7) 教育部重点项目,聚合物/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体系界面结构与电致变色性能研究,2001.7~2003.12,排名第四  获奖成果:  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2、环境友好型内墙涂料用红外辐射填料的研制与应用,武汉市科技进步奖,贰等奖(2005)  其他信息:  联系电话:027-87669729  E-mail:gsx@mail.whut.edu.cn  实验室:硅酸盐工程中心赵修建研究室
  • 董丽杰
  • 一、姓名:  董丽杰  二、基本情况:  1、出生年月 1973年6月  2、学位 博士  3、职称 教授  4、工作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教育经历(从大学开始)  1996年6月吉林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9年6月吉林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四、工作经历  1999年7月~2001年9月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助教  2001年10月~2004年9月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讲师  2004年10月~2009年9月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副教授  2009年10月~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教授  2007年5月~2008年5月 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博士后  五、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1.多功能纳米材料自组装领域;2.介电、压电、磁电有机/无机复合材料;3.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加工  六、科研项目(不多于5项)  1. 多功能磁性荧光纳米颗粒基于新型碳纳米管的自组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高性能有机硅橡胶,国家项目  3. 具有类液体行为的碳纳米管的制备、结构与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高耐热抗老化PVC合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5. 碳纳米管类流体奇异流变性能与组装结构研究,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  七、代表性论文及著作(不多于10项)  发表科技论文60多篇,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50多篇。  1. Feng Q, Dong L*,et al. Fluxible Monodisperse Quantum Dots with Efficient Luminescence. Angew. Chem. Int. Ed. 2010,49 online.  2. Li Q, Dong L,et al. Property−Structure Relationship of Nanoscale Ionic Materials Bas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CS Nano,2010,4(10):5797~5806  3. Dong L,Li R, et al.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lead zirconate titanate/poly(vinylidene ?uoride) composites. Polymer International.2010,59(6):756~758  4. Dong L, Liu S, Gao H, Ding N, Tremel W, Xiong C, Zhu Q, Knoll W. Self-Assembled FeCo/Gelatin Nanospheres with Rapid Magnetic Response and High Biomolecule-Loading Capacity. Small. 2009, 5(10): 1153-1157.  5. Li Q, Dong L, Deng W, Zhu Q, Liu Y, Xiong C*. Solvent-free Fluids Based on Rhombohedral Nanoparticles of Calcium Carbonate. J. Am. Chem. Soc. 2009, 131: 9148-9149.  6. Dong L, Xiong C, Quan H, Zhao G.. Polyvinyl-bunyl/lead zirconate titanates composites with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low dielectric loss. Scripta Materialia, 2006,55:835-837  7. Dong L, Xiong C, Wang T, Liu Q, Lu S, Wang Y.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ompatibilized PVC/ SMA-g-PA6 blends. J Appl Polym Sci, 2004, 94(2): 432-439.  8. Zhu,Q.,Dong L, 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fluorinated azopolyamides. Polymer Bulletin,2008, 61,(5):569~580  9. Yao J, Xiong C, Dong L. Enhancement of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of ceramic-polymer composites by interface chel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9, 19: 2817-2821  10. Lei Y, Xiong C, Dong L, Guo H, Su X, Yao J, You Y, Tian D, Shang X. Ionic Liquid of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 Small, 2007, 3(11):1889-1893.  八、国际学术交流  1. Dong L, Li R et al. All-polymeric dielectric Materials, 239th ACS National Meeting; San Francisco, USA; 2010.3.22~26, Invited Talk  2. Dong L, Xiong J et al. Multifunctional magnetic Nanoparticles, 239th ACS National Meeting; San Francisco, USA; 2010.3.22~26, Contributed Talk  3. Dong L, Li R et al. All-polymeric dielectric materials. Frontiers in Polymer Scien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elebrating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Journal Polymer; Mainz, Germany,2009.6.7~9, POSTER  4. Dong L, Wang X, et al. Prepar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carbon nanotubes/magnetite nanocomposites.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Stuctures. Qingdao, China. 2009,10,9~12, Contributed Talk  九、联系方式:  1、Tel: 027-87642572  2、E-mail:lijie@whut.edu.cn  3、工作地址(实验室):东院复材楼309
  • 高山俊
  • 一、姓名:  高山俊  二、基本情况:  1、出生年月:1974年2月  2、学位:博士  3、职称:教授  4、工作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三、教育经历:  1997-2002: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理学博士  1991-1994:湖北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  四、工作经历  2004-至今: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2-2004:大阪市立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1994-1997: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涂装车间,工艺员  五、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精细高分子合成与性能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化  高分子凝胶及流变学  六、科研项目(不多于5项)  1. “基于魔芋葡甘聚糖的热可逆凝胶的制备及流变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3031),2008.1-2010.12,20万,项目负责人  2. “新型魔芋葡甘聚糖/无机小分子复合凝胶材料”,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2006.1-2007.12,3万,项目负责人  3. “热可逆魔芋葡甘聚糖衍生物凝胶的制备及流变性能”,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007ABB035),10万,项目负责人  4.“无卤高效环保阻燃剂P-30的研制”,2005.1-2007.12,企业委托,20万,项目负责人  5. “高耐热性高效率阻燃剂BT-93W的研制”,2006.1-2008.12,企业委托,20万,项目负责人  七、代表性论文及著作(不多于10项)  1. Shanjun Gao*, Jinming Guo, Lili Wu, Shan Wang, “Gelation of Konjac Glucomannan Crosslinked by Organic-Borate”,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8, 73, 498-505. (SCI&EI,IF: 2.644, 他引2次)  2. Shanjun Gao,* Chengdong Wu, Katsuyoshi Nishinari, “In situ pH-decrease induced gelation of carboxymethylated konjac glucomannan / sodium alginate”, J. Appl. Polym. Sci.,2008, 108, 2825-2832. (SCI&EI,IF: 1.187)  3. Shanjun Gao,* Jinming Guo, Katsuyoshi Nishinari, “Thermoreversible konjac glucomannan gels crosslinked by borax”, Carbohydrate Polymers,2008, 72,315-325. (SCI&EI,IF: 2.644,他引4次)  4. Shanjun Gao,* Katsuyoshi Nishinari, “Effect of Degree of Acetylation on Gelation of Konjac Glucomannan”, Biomacromolecules, 2004, 5(1), 175-185. (SCI&EI,IF: 4.146, 他引19次)  5. Shanjun Gao, Lina Zhang, “Molecular weight effects on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 / nitrokonjac glucomannan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Macromolecules, 2001, 34(7), 2202-2207. (SCI&EI,IF: 4.407,他引42次)  6. Shanjun Gao,* Katsuyoshi Nishinari, “Effect of deacetylation rate on gelation kinetics of konjac glucomannan”, Colloids &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04, 38, 241-249. (SCI&EI,IF: 2.593, 他引6次)  7. Shanjun Gao, Lina Zhang, Jinli Cao,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ester urethane) / nitrokonjac glucomannan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J. Appl. Polym. Sci., 2003, 90(8), 2224-2228. (SCI&EI,IF: 1.187,他引3次)  8. Shanjun Gao, Lina Zhang, Qilin Huang, “Effect of the systhesis rout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nitrokonjac glucomannan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J. Appl. Polym. Sci., 2003, 90(7), 1948-1954. (SCI&EI,IF: 1.187)  9. Shanjun Gao, Lina Zhang,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from castor oil-based polyurethane and nitro-konjac glucomannan”, J. Appl. Polym. Sci., 2001, 81(9), 2076-2083. (SCI&EI,IF: 1.187,他引5次)  八、联系方式:  1、tel: 027-59738789  2、E-mail:sjgao@whut.edu.cn  3、工作地址(实验室):东院复合材料楼301
  • 冯小平
  • 姓 名 冯小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2年1月  文化程度 硕士,在读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所在院系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联系电话 027-87210586  E-mail fxpwut@163.com  通信地址 武汉武昌珞狮路122号武汉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0  讲授的主要本科生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开设时间总学时数/届届数学生人数  计算机的工程应用专业基础课2001年-2003年40学时4届240人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选修课2001年-2003年45学时1届200人  材料与环境科学概论专业选修课2002年-2004年28学时3届300人  材料工艺及设备专业必修课2003年-2006年28学时4届150人  玻璃光导纤维专业选修课2004年-2005年28学时2届12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开设时间总学时数/届届数学生人数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000年-2006年3人/届7届21人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32001年-2005年120学时5届210人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12002年-2006年16学时5届175人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22004年-2006年60学时3届105人  教学奖励  无机非金属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第四,2005年  无机非金属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人排名第四,2005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CAI课件,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课件一等奖,排名第三,2005年  获武汉理工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多媒体讲课比赛三等奖,2005年  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学位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2005年  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  无机非金属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2001.6~200.6 ,教育部世行贷款项目,本人排名第四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1~2003,湖北省教改重点项目,本人排名第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2003~2005,湖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本人排名第二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创新体系与考试方法的研究,2003~2005,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负责人  出版教材专著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CAI课件,化工出版社,2003年,排名第二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煤的工业分析软件的研制开发,国外建材科技,2001,3(22)67-70  2.煤燃烧实验中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国外建材科技,2002,1(23)60-63  3.Visual Basic 在仪表数据通讯中的应用研究,国外建材科技,2002,(23)62-63  .高校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功能,理工高教研究,2003,2(22)121-122  5.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探讨,理工高教研究 2003,5(22)131-132  6.材料专业实验室信息网络管理体系的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3,302-306(论文集)  7.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CAI课件的研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3,171-175(论文集)  承担科研项目  梯温析晶测定仪的研制,高校委托,200.7-2005.9,项目负责人  热天平、Bond功测试仪,高校委托,2001.9-2002.6,项目负责人  干法水泥生产中高硫煤的燃烧脱硫及相关问题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03.9-2005.9,排名第五  水泥分解炉内煤粉着火机理及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2000.2-2002.10,排名第二  材料专业教学实验仪器研制,高校委托,200.6-2005.6,排名第二  燃煤竖式预热回转窑活性石灰生产工艺优化研究,横向合同2002.-2003.1,排名第三  轻烧白云石的煅烧机理及降硫工艺的研究,企业委托,2005.7-2006.1,项目负责人  梯温析晶测定仪等实验教学仪器的研制,企业委托,2005.12-2006.12,项目负责人  发表的科研论文  1.粉煤灰微晶玻璃饰面板材的研究,粉煤灰,1998(6)  2.粉煤灰玻璃的分相与晶化行为的研究,中国玻璃,2000(2)  3.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1)  4.煤的工业分析软件的研制开发,国外建材科技,2001(3)  5.煤燃烧实验中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国外建材科技, 2002(1)  6.Visual Basic 在仪表数据通讯中的应用研究,国外建材科技,2002()  7.活性石灰的煅烧工艺研究,国外建材科技,2003(5)  8.粉煤灰在玻璃工业中的应用,粉煤灰,200(3)  9.活性石灰的煅烧工艺与其结构的关系,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  10.煤烧活性石灰工业性回转窑试验研究,矿产综合利用,200(6)  11.粉煤灰玻璃分相与晶化行为的研究,玻璃与搪瓷,2005(2)  12.霞石正长岩在绿色浮法玻璃中的应用研究,硅酸盐通报,2001(2)  13.热天平的研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8)  1.纳米银晶粒镶嵌氧化硅薄膜的光致发光 ,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2)  申请专利  [1] 实用新型专利.梯温电炉. 肖天来,冯小平.专利号:ZL2002005795.8  [2] 实用新型专利.热天平. 肖天来,谢峻林,冯小平.专利号:ZL 20020057955.2
  • 范晓明
  • 一、 姓名:  范晓明  二、 基本情况:  1、1963.11.  2、双硕士  3、副教授  4、材料学院金属材料系  三、 教育经历  1981.9.~1985.7:原武汉工学院机二系铸造专业学习,本科,学士  1985.9.~1988.6:原武汉工学院机二系铸造专业学习,研究生,第一硕士  1993-1997:在职在原武汉工业大学攻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获得第二硕士学位  1995.5-8.:受中国汽车总公司和学校派遣赴日本研修访问。  2003.9:考取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在读。  四、 工作经历  1988.10.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金材系副教授, 硕士导师  1991:评为讲师  1997:评为副教授  其中1991: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在湖北省老河口机械总厂工作十个月。  五、 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1.铸造合金及应用;2.新型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3.智能材料与结构  六、 科研项目(不多于5项)  1 原位合成TiC粒子及其对铸造Al-Si合金的作用机理, 武汉理工大学校基金,排名第一。  2 铰链梁新工艺及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企业委托,12万,排名第一。  3 冷却器盖制备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企业委托,12万,已验收,排名第一。  4上下沉块制备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研究,2007年,10万,排名第一。  七、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不多于10项)  1 范晓明,李卓球,黄安贻,等.高炉铸铜冷却壁Cu-Fe结合强度的试验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7,27(1):78-80.( EI)  2 范晓明,刘建方,刘敏强,等.Sr对高铁Al-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7,27(11):891-893. (EI)  3范晓明,文红艳,廖刚军,等. 孕育处理对薄壁高强灰铸铁件性能的影响[J]. 铸造技术,1998,(3):3-7(EI)  4 Fan Xiaoming, Dong Xu,Sun Mingqing, et al.Study 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Paste with CCCW.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J]. 2009,66:273-276.(EI)  5 范晓明,文红艳,胡寿玉.Cu-0.35Zr合金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9,34(4):10-12.  6范晓明, 刘建方, 胡寿玉. Sr变质对Al-Si合金组织中铁相形貌影响的研究[J]. 铸 造,2008,57 (9):956-959.  7范晓明, 李凌, 文红艳. 铸铁热浸渗铝及高温抗氧化性研究[J]. 材料保护,2005,38(5):48~50,56.  8.范晓明,董旭,孙明清,等. 掺CCCW的碳纤维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导电及压阻特性[J].复合材料学报,2009,26(6): (EI)  9. 范晓明,董旭,孙明清,等. 掺碳纤维和石墨水泥砂浆电学性能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26(3):9-12  10. 范晓明,董旭,孙明清,等.石墨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导电及压敏特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12):12-14,19  八、 联系方式:1、tel: 13871276037;027-87869317(o)  2、E-mail:fanxm@whut.edu.cn  3、工作地址:马区西院材料大楼4楼417室
  • 杜学铭
  • 杜学铭  男,中共党员,1962年10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焊接学会会员,中国造船学会会员,中国船级社(CCS)技术委员会焊接分委会委员。  教育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焊接专业 1989年9月~1993年7月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在职硕士(焊接专业)  工作经历:  1985年7月~1992年7月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助教 1992年7月~2002年9月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讲师 2002年9月~ 武汉理工大学 副教授  研究领域:  焊接技术工程、疏浚装备过流部件的再制造研究与应用、材料磨损特性研究等。  科研项目:  1)400m3/h挖泥船泥泵泵壳再制造研究(企业委托,15万,2004年完成),2)1750m3/h挖泥船泥泵泵壳再制造研究(企业委托,22万,2005年完成),3)1750m3/h挖泥船新型泥泵泵壳再制造研究(企业委托,23万,2005年完成),4)挖泥船系列过流耐磨件再制造研究(企业委托,55万,结题);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有:1)新型单面焊接材料的研究(交通部科技攻关项目,排序2,已鉴定),2)电脉冲热爆焊机理研究(国家基金,排序3,2001年结题),3)1750 m3/h绞吸挖泥船新技术装备试验研究及应用-易损件特种耐磨新材料及应用新工艺研究(国家“九五”攻关,已鉴定),4)WC纳米涂层抗气蚀机理的研究(国家基金,排序4,在研)。  近期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1. 杜学铭,施雨湘,李爱农. 碳化钨复合耐磨堆焊层泥沙磨损性能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6(2):161-164 2. 杜学铭,施雨湘,李爱农. 绞吸挖泥船绞刀片再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6(1):4-7 3. 杜学铭,卜智翔,李爱农. 碳化钨条氧-乙炔火焰耐磨堆焊工艺的研究,船海工程, 2002,(2):35-38 4. 杜学铭,李爱农,卜智翔. 碳化钨浸润堆焊工艺及其堆焊层泥沙磨损试验研究,焊接技术,2002,31(2):26-28 5. 杜学铭,施雨湘,李爱农,卜智翔,吕奎清. 碳化钨条填充法电弧堆焊工艺及堆焊层泥沙磨损研究,焊接技术,2002 ,31(1):14-16 6. 杜学铭,施雨湘,李爱农. 绞吸挖泥船绞刀片梯度耐磨堆焊工艺的研究,焊接技术,2001,30(5):19-21 7. 杜学铭,施雨湘,李爱农,张建强. 绞吸挖泥船绞刀片再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26(1):4-7 8…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焊接(教材,副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7月  研究组主要成员:  李爱农、汪选国、彭军波、彭吉祥  联系方式:  电话:13307102695 E-mail: dxm@mail.whut.edu.cn 实验室:材料加工(余区)
  • 丁莉芸
  • 一、姓 名:  丁莉芸  二、基本情况:  生于1979年6月,博士学历、学位,副研究员,现工作于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三、教育经历:  1997.9~2001.7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非金属专业 学士  2001.9~2004.6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硕士  2004.9~2007.6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子及信息材料 博士  四、工作经历:  2007.7 ~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中心  五、研究领域:  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六、代表性论文著作:  1. Liyun Ding, DeSheng Jiang, Jun Huang, et al. Photorefractive Performance of a Novel Multifunctional Inorganic-Organic Hybridized Nanocomposite Sensitized by CdS Nanoparticles,J. Phys. Chem. C,2008, 112(27): 10266-10272  2. Desheng Jiang, Liyun Ding, Jun Hua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refractive polymer based on chemically hybridized CdS-PVK nanocomposite with a new azo chromophore. Polymer. 48 (2007): 7156-7162  3. DeSheng Jiang, LiYun Ding and Jun Hua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oly(N-vinyl)-3-[p-nitrophenylazo]carbazolyl-CdS nanocomposites through chemical hybridization, Materials Letters. 60 (29-30) (2006): 3457-3462  4. Ding Liyun, Huang Lanfen, Huang Jun, et al. A novel fiber optic biosensor for nitric oxid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vicinal diaminobenzozcridine fluorescent probe. Proc. of SPIE, Vol. 7673 (2010): 76730Z  5.Ding Li-yun, Huang Lanfen, Zhong Yunming. Photorefractivity in a bi-functional polymer nanocomposites sensitized by CdS nanoparticle, J. Wuhan Uni. Tech.-Mater. Sci. Edi. 25 (4) (2010): 550-554  七、科研项目:  1.实时在体NO光纤微型生物传感器的材料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802069(主持);  2. 同时具有催化和光敏特性的新型生物传感材料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60877048 (主要成员)  八、联系方式:  Tel:027-87651850-8005, 13294103679  E-mail: dlyw@whut.edu.cn  工作地址: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程培元
  • 一、姓名  程培元  二、基本情况  1出生于1957年10月  2工学硕士  3副教授  4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三、教育经历  1981.1 武汉工学院锻压专业本科毕业  1984 12 武汉工学院压力加工硕士研究生毕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四、工作经历  1984 12 武汉工学院  2000.5 武汉理工大学  五、研究领域及方向: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方向:  1、工艺模拟和设备虚拟设计,  2、材料成形新工艺,  3、材料特种成形工艺。  六、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有:  1、发动机缸套薄壁化新技术研究 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  2、多孔体广义塑性理论及变形机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轿车齿轮精密成形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  七、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1、摆动辗压接触面积率的精确计算极其简化表达 锻压技术 2003年第4期 32~34 第一作者  2、筒形件无压边圈拉深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金属成形工艺 2003年第4期 45~47 第一作者  3、《模具寿命与材料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2 主编  4、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参编  5、直齿圆锥齿轮摆辗成形有限元分析 热加工工艺 2006年第21期65-68 第一作者  6、《中国模具设计大典》江西科技出版社2007.2 参编  八、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027-87863426  办公地点:材料学院大楼409室  E-mail: chengpy@ whut. edu. cn
  • 程海斌
  • 姓名:程海斌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年  职称: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硕士, 研究员,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经历:1978.3-1982.1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4.9-1987.7武汉大学化学系, 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年至今, 在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材料与工程系,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纳米材料、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医用生物材料、新型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的研究。近几年先后参加了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国家军工和民口配套项目, 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8项, 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曾应邀到美国Rochester作学术报告和交流, 2009年应邀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航空工程系作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1.智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2.太阳能发电传热蓄热材料研究;  3.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科研项目:  1.国家973项目 (2010CB227105) “高效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研究, 课题5-高温传热蓄热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  2.国家863计划项目(2003AA339020)“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系统设计及其在若干重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50520130296) “重大工程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理论和应用”  4.国家863计划项目(2002AA214061)“纳米生物磁靶向载药微球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的研究”  5.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桥墩智能减震“大型磁流变液阻尼器及控制系统”。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1. Hai Bin Cheng, Jin Ming Wang, Qing Jie Zhang and N. M. Wereley,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magnetic particles and aqueous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Smart Mater. Struct. 18 (2009) 085009 (6pp) doi:10.1088/0964-1726/18/8/085009  2 .Haibin Cheng, Peng Hou, Qing Jie Zhang, N. M. Wereley, Effect of storage and ball milling on the sedimentation and rheology of a nove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11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and Magnetorheological Suspensions, Dresden, Germany, 2008,25-29/8  3. H.B. Cheng, J. Zhang, W. X. Gao, S. Xu, W.Y. Zhao, J.W. Tu, W. L.Qu, Q. J. Zhang, Stable Oil Based MR Fluids with Core-shell Composite Particles, The World Forum on Smart Materials and Smart Structures Technology (SMSST’07), May 22-27, 2007, Chongqing & Nanjing, China. Spencer et al. (ends) Taylor & Francis,2008.6. 542  4. H.B. Cheng, S. Xu, W.Y. Zhao, Q. J. Zhang at el., Effect of Bath pH on the Squareness of Electroless CoNiWP Magnetic Film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08, 24(5):712-714.  5. Haibin Cheng, Shuai Xu, Shengquan Zou, Qingjie Zhang, Jianwei Zheng, Wenyu Zhao,Jianguo Guan, and Zhigang Sun,Co-Ni-W-P Magnetic Films Electrolessly Deposited on Nitinol and the Application in Magnetically Targeted Therapy,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VOL. 43, NO. 6, JUNE 2007,2433-2435  6. 程海斌, 王金铭,张清杰,官建国.有机分子修饰铁粒子表面改善水基磁流变液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物理化学学报2008.10, 24(10):1869-1874  7. 程海斌, 瞿伟廉, 张剑, 涂建维, 许帅, 官建国, 张清杰.磁流变液及其阻尼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2006, 5(37):811-812  8. 程海斌, 张 剑, 高为鑫, 张清杰, 王金铭, 袁润章. 一种稳定的硅油基磁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0610124728.0  9. 程海斌, 张清杰, 高为鑫, 王金铭, 赵文俞, 袁润章. 一种稳定的水基磁流变液 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0610124727.6  10. 程海斌,邹声泉,李占飞,许帅,张清杰,官建国,程旭东,袁润章,陶剑青,周泽祥,王剑明,童立恒,郭伟,张林,郑建伟.镍钛合金丝医用支架化学镀镍钴钨的镀液和该镀液的配制方法,专利号:ZL200410061157.1  联系方式:  1.Tel:027-87651837转8201  2.E-mail:chenghbok@163.com  3.工作地址(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室)
  • 程蓓
  • 姓名:程蓓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年6月30日  职称:副教授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副教授。  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料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 陈袁魁
  • 一、姓名:  陈袁魁  二、基本情况:  1、出生年月: 1956年2月  2、学位: 硕士  3、职称: 副教授  4、工作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教育经历(从大学开始):  1978——1982年: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大学院硅酸盐工学系水泥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1991年武汉工业大学在职攻读材料学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四、工作经历  1. 1974—1976年在湖北省洪湖县新滩区宋家公社下乡插队务农;  2. 1976—1978年在武汉钢铁公司硅钢片厂做工;  3. 1982年——至今: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硅酸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泥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和水泥与建筑材料的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咨询工作  五、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1、材料生产过程及原理(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优化)  2、热电功能材料  3、工业及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六、科研项目(不多于5项):  1. 国家“863”计划项目“低环境负荷水泥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2. 国家“863”计划项目“太阳能热发电用储热材料体系与换热结构耦合设计与制备的研究”  3. 天山股份公司合作项目:“西部地区新型干法生产线影响熟料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方法研究”  4. 深圳市环保局委托项目:“不锈钢冷轧脱水污泥用作水泥原料的开发研究”  5. 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新型干法水泥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七、代表性论文及著作(不多于10项):  1. Zn掺杂Ca3Co4O9热电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2  2. 不锈钢冷轧脱水污泥作水泥原料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12  3. 氟掺杂对Ca3Co4O9化合物微观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 2009.9  4. Reseach on Ca-site substituted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Ca3Co4O9 Materals China 2009.8  5. 脱硫灰渣用于制备矿物聚合物材料的研究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8.3  6. 《特种水泥》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7-5629-9/TQ·146 1999·2  7.《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参考图册》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7-5629-1394-3/TQ·148 1998·7  9.《A study on effect of P2O5 on the miner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ulphoaluminate clinker》 万周学术出版社 ISBN7-8003-426-7 1998·10  10. Ca3Co4O9及其掺Zn体系的电子结构 稀有金属快报 2008 27(12)  八、联系方式:  1、Tel: 13349990252  2、E-mail:chenyuankuai2@163.com  3、工作地址(实验室):硅酸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陈友治
  • 陈友治  1969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博士后、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7.9-1991.6 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本科学习阶段1993.9-1995.8 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硕士学习阶段1995.9-1998.6 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博士学习阶段2005.7-2007.6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中铁十三局博士后工作站  工作简历  1991.7-1993.8 武汉中建三局二公司 材料试验与检测1998.7-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  1、高性能水泥与混凝土材料 2、新型无机墙体材料 3、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4、混凝土外加剂  科研项目  近五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项目以及省部级科技攻关等项目12项、横向项目15项。主要在研项目: 1、抗渗防裂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设计及试验研究 2、铁路客运专线高性能耐久混凝土及施工技术研究3、低成本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研究与经营管理4、高性能抗渗防裂混凝土研究及其在水电站工程中应用5、利用固体废弃物制备新型加气混凝土墙体材料研究6、特大桥钢管混凝土配合比和泵送顶灌施工工艺研究7、新型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主要奖励及荣誉  1、霍英东基金会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三等奖,20042、绿色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3、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砂浆中的应用研究,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  近期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科研论文50余篇,被SCI、EI收录12篇。合作编写著作1本,交通部行业标准1本。代表性论文如下:1、Study of Silty Siliceous Crushed Stone –Lime Aerated Concret,Journal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2006,(6):301-3052、Alkali aggregate reaction in alkali slag cement mortars.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2,17(3):60-62.3、The properties of cement mortars modified by emulsified epoxy and micro-fine sla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18(3):83-85.4、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dium sulfate slag cement system.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16(4):45-47.5、调凝型外加剂对水泥凝结硬化性能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25(4):24-30。6、水乳环氧对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重庆大学学报,2003,26(12):48-50。2、  研究组主要成员  青年教师:石道生硕士生:孙涛、徐斌波、周勇、蔡云、陈杰、孔祥香等博士生: 李方贤  联系方式  电话:13135697175E–mail:cyzly@whut.edu.cn实验室:西院东试验楼102 室
  • 陈艳军
  • 姓名:陈艳军学位: 博士研究生出生年月:1977年8月  职称:副教授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工作院系 材料学院高分子系  教育经历(从大学开始)  1995-1999 湖北大学  1999-2002 湖北大学  2002-2005 武汉理工大学  工作经历  2002-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功能梯度高分子材料、含氟聚合物材料、可控/活性聚合  科研项目(不多于5项)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含氟梯度共聚物的RAFT乳液聚合制备方法及其增容作用的研究,20万)  2007年武汉市青年晨光计划(RAFT技术构筑环境友好型含氟梯度共聚物功能乳液,5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乳液法构筑梯度功能聚合物材料中的界面作用研究,28万)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不多于10项)  1.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roperties of core-shell acrylate latex containing fluorine in shell and their film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6, 99, 107-114.  2. Emulsifier-free latex of fluorinated acrylate copolymer.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6, 42, 694-701.  3. Formation of gradient morphology in emulsifier-free latex blend films of fluorinated and fluorine-free acrylate. 233rd ACS National Meeting, Chicago, IL, March 25-29, 2007.  4. Effect of Tg on the self-organization of gradient polymacrylates latex blends. 233rd ACS National Meeting, Chicago, IL, March 25-29, 2007.  5. Study of self-crosslinking acrylate latex containg fluorin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3, 90, 3609.  6. Properties of self-crosslinking acrylate latex films containing fluorine, Polymer preprints, 2003, 44, 1264.  7. Core-shell latex containing fluorine polymer rich in shell.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2, 85, 1147.  8. Investigation of fluorinated polyacrylate latex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Polymer International, 2005, 54(7): 1027-1033.  9. Emulsifier-free latex of fluorinated acrylate copolymer, Polymer Preprints, 2005, 46(1), 638-639.  联系方式:  1、tel: 15871685038(本地);13971550975  2、E-mail:yanjunchen@whut.edu.cn  3、工作地址(实验室):逸夫楼六楼高分子办公室
  • 陈美祝
  • 姓名:陈美祝性别:女出生年月:1974年11月  职称:副教授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1. 道路建筑材料2. 固体废弃物利用3. 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湖北省蕲春县。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教师。  教育经历  1994.9~1998.7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8.9~2001.7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1.9~2004.12 武汉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4.06~2005.1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  2005.2~2007.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  2007.7~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研究领域  1. 道路建筑材料  2. 固体废弃物利用  3. 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科研项目  近五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交通厅科技攻关、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校基金以及企业合作等项目的科研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科技开发项目、省科委、省交通行业攻关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相变控温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50908183),20010.01-2012.12,20万元,项目负责人。  2.湖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柔性基层在山区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2007.8-2009.12,26万元,项目负责人。  3.2009年度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建筑废弃物在西部地区路基路面中的应用研究(2009 318 811 045),2009.06-2011.12,335万元,研究骨干。  近期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1] Chen Meizhu, Wei Wei, Wu Shaopeng. On Cold Materials of Pavement and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Concrete.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9,Vol. 620 - 622  [2] 陈美祝, 米轶轩, 刘至飞, 吴少鹏. 道路沥青混凝土的绿色化探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1(4)  [3] Chen Meizhu,Zhou Mingkai. Volume stability of mortars prepared with steel slag sand-GGBFS-gypsum, J. Wuhan Univ. of Tech.(Mater. Sci. Ed.), 2007,22 (4)  [4] Chen Meizhu,Wu Shaopeng,Zhou Mingkai. Correlation between 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itial cracking time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at early ages. 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hemistry of cement,2007  [5] 陈美祝, 周明凯, 吴少鹏. 减缩剂对水泥基材料早期水化及收缩变形性能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 40(1)  [6] 陈美祝, 周明凯, 李北星. 水泥基材料中高效减水剂应用效果的检测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9(4)  [7] CHEN Meizhu; ZHOU Mingkai; LUN Yunxia.Investigation of Strength Mechanism in Blended Mortars Mixed with Steel Slag sand, GGBFS and Gypsum,The 16th International Baustofftagung: Tagungsbericht. Band 2. 2006. 9.Vol.2:1043-1050  [8] 陈美祝, 何真, 陈胜宏. 相转变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综述,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4. 21(1)  [9] 陈美祝, 何真, 梁文泉. 相转变材料用于混凝土温度自控的探讨, 建筑材料学报,2003.6(4)  [10] 陈美祝, 何真, 陈胜宏. 相变温敏混凝土的研究, 新型建筑材料, 2003,12  联系方式  电 话:027-87162595 150 713 24437  E –mail:chenmzh@whut.edu.cn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硅酸盐中心 水泥混凝土楼517室
  • 刘成勇
  • 刘成勇  男,35岁,副教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  1.水上交通环境与安全保障  2.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3.船舶导航信息系统及应用  主要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1.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通航安全影响论证  2.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洋浦物流码头通航安全评估  3.友联船厂孖洲岛基地无动力船系泊防台数值计算研究  4.芜湖长江二桥通航安全研究  5.苏州港太仓港区四期工程通航安全评估  6.东莞大唐华银5万吨级煤码头通航安全评估  7.深圳LNG项目对船舶航行及港口作业的影响研究  8.深圳LNG项目占据大鹏湾3#锚地水域功能恢复研究  9.东莞三江石化码头靠泊2万吨级船舶通航安全评估  论文、成果及获奖情况:  1.基于NMEA2000协议船舶集成网络系统研究  2.大型无动力船舶码头系泊防台风安全研究  3.NMEA2000协议解析及其在船舶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4.基于NMEA2000协议的GPS数据传输与处理研究  5.Research of QoS-aware Routing Protocol with Load Balancing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6.Research of 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Parallel Ant Colony Algorithm Optimization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联系方式:  电话:13907146714  电子邮箱:lcywhut@163.com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7-%u0038%u0037%u0038%u0035%u0039%u0030%u0031%u0037/%u0038%u0037%u0038%u0035%u0038%u0033%u0039%u0039
相关推荐
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陕西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青海大学师资好不好,青海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